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照顧智齒需防患未然 台大新竹分院:拔牙與否應將清潔能力納入考量

大成報/ 2017.01.10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許多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而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而大眾所熟知的「智齒」,其實是人類的第三大臼齒,因人類演化,有些人先天性缺少,也有人因下顎空間不足使得智齒的發育無法長在正位上,造成清潔上的死角。因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醫師楊方瑜提醒民眾,照顧智齒需定期做好半年一次的口腔檢查,評估是否拔牙時,也需將本身的清潔能力考慮進去,以免造成病變。

楊方瑜醫師表示,大家口中的智齒即為第三大臼齒。因人類演化,下顎越來越小的緣故,有些人先天性缺少第三大臼齒,就少了一個要不要拔牙的煩惱。若是第三大臼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使得智齒無法長在正位上,而造成清潔上的死角。臨床上常見的是智齒沒有長出來(阻生埋伏)的狀況,與前面一顆第二大臼齒間會產生比較深又細的溝縫,造成細菌與食物殘渣在此堆積、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或是有較高風險的蜂窩性組織炎。

若是上顎智齒,埋伏較深的狀況可能會高及鼻竇,若拔完有鼻竇穿孔則需做額外的修補手術,避免產生口鼻竇相通或是慢性鼻竇炎的狀況。因此,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也會將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一併列入考量,以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

楊方瑜醫師指出,拔智齒手術的難易程度會根據齒位的深淺而有差異,這會影響手術時間及術後的腫痛狀況。以下顎智齒為例,根據空間大小、深淺及與下顎上升枝的關係來做簡單的分類:1.以生長的空間大小分為(由易往難):往近心偏(靠近前一顆臼齒)、水平、垂直、往遠心偏(偏離前一顆臼齒)。2.深淺由智齒的牙冠最高點與前面的第二大臼齒牙冠的相對關係判定。3.與下顎上升枝的關係則以下顎上升枝的前緣與第二大臼齒的遠心之的距離判定。

楊方瑜醫師說明,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有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構造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腫痛的問題在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一般術後大約一周左右緩解。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

此外,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或牙冠有時可能在拔牙的過程中因擠壓而受傷,或是牙冠脫落,需等拔牙傷口穩定後,才做後續的補牙或牙套治療。楊方瑜醫師提醒,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