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一開始,交通部有5項新制陸續實施;另外新北市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出爐,最高補助3萬5,600元;基北北桃聯手打擊噪音車,即日起加強取締未經監理登記改裝排氣管。而消基會針對行人庇護島,呼籲政策規畫應更細膩。
交通部自元月起陸續上路5項重大政策,包括推出觀光景點公共運輸接駁方案、將機車排氣管列為變更登記檢驗項目、實施「觀光旅館業及旅館業申請外國籍學生來中華民國實習要點」放寬實習期間、試辦鄉鎮尺度「陸上強風特報燈號」資訊,以及開通「行動郵局App」的「乘車碼」服務等。
新北市環保局針對機車汙染問題提出新政策,2025年起推出多元補助,鼓勵民眾淘汰老舊燃油機車,並購買電動機車。報廢1至5期燃油機車可獲最高1萬元基本補助,加上早鳥及雙汰舊方案補助,可額外申請9,000元及6,000元。再結合經濟部及環境部補助,單筆最高可獲補助3萬5,600元。
同時,新北市提供燃油機車換購微型電動二輪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補助,每輛4,000元、不限名額。新北市環保局預估,可減少5萬輛老舊燃油機車,提升電動機車總數至13萬輛。
此外,針對改裝機車排氣管引發的噪音問題,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及桃園市自2025年起展開聯合執法,鎖定未經監理登記的改裝排氣管車輛,進行夜間攔查及科技執法。新北市環保局指出,未通過認證的排氣管最高處以5,400元罰款,違規使用者依《噪音管制法》罰款1,800元至3,600元。
為改善「行人地獄」的惡名,政府強打多項措施,其中行穿線退縮及行人庇護島的設置成為重點。不過,這些措施在部分地區成效不彰,例如台中市北區在短短2個月內發生16起汽車左轉撞擊行人庇護島事故,凸顯設施設計仍有改善空間。消基會呼籲,應加強庇護島的夜間標示性,增設反光條等提升駕駛辨識度,以避免意外發生。
交通安全教育也是焦點項目,修訂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4條規定,駕駛應在行人穿越道讓行人先行,但仍有行人邊滑手機過馬路或誤解規定,導致事故頻傳。專家建議加強行人教育,提高自我風險意識,共同維護道路安全。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