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26 09:35:31)本學年度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針對大一新生的第一堂社會實踐微學分課程「臺南你好,我的第一個大學學分」。透過主題講授、校外走讀、教具實作等多元活動,讓同學瞭解學校推動社會實踐計畫的內容與成果,並認識大學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的角色,同時提升他們對未來學習與社會參與的規劃能力。
課程首先由109級校友侯慶文以「勇闖大學新手村,你不可不知的破關任務」為題,分享其在南大求學時參與社團、偏鄉學童輔導及海洋永續教育推廣等經驗,展現如何在接受國家教育資源的同時,運用所學回饋社會。侯慶文學長強調,社團經驗不僅讓他培養課堂以外的實作能力,也成為他日後創業的重要資本。此外,學務處輔導中心李正宏心理師則以牌卡遊戲進行「反思與前行-從自我覺察到社會參與」的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自我需求並設立目標,幫助同學在未來團體互動與社會參與中更具信心。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李香蓮主任則帶領學生進行「創意共學繽紛臺南」課程,透過擴充實境(AR)技術、刊物編輯、空間美學規劃等專業知識,參與地方社區活化及跨世代共創活動,展現大學推動社區友善的實例。同學們也參訪特殊教育學系林千玉教授的「輔科舞告賀」教具研發教室,透過AI軟體與雷射切割技術,體驗輔具設計的創意與實踐,理解如何協助特殊需求學生學習。
課程還包括「校外走讀」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走訪學甲區織布工藝工作室,體驗玉米葉花藝製作,並由陳怡君老師分享農村婦女的就業挑戰及黃麻復育計畫。學生藉由手作活動,深入理解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此外,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蔡世惠介紹《南瀛之美》系列繪本,展現臺南在地藝術、人文與自然資源。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張伯宇副教授則以「What’s臺南-略談文史」課程帶領學生探索臺南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課後並走訪校園與周邊重要文化景點,連結臺南大學與地方發展的脈絡。
「臺南你好,我的第一個大學學分」課程以兩天18小時的豐富內容,為學生帶來知識、技能與社會參與的多重成長。參與學生紛紛表示收穫豐富,並對大學生活的未來規劃充滿信心。未來臺南大學將持續推動社會實踐微學分課程,期望更多師生參與,共同擴大學校在社會實踐領域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