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全球ESG永續風潮及淨零碳排目標下 新創將聚焦食農科技、綠能領域、交通科技等三大類

中央社/ 2024.03.07 11:5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07 11:55:10)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布《2024 KPMG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指出,未來創新領域將聚焦三大面向,其一是在全球ESG永續風潮及淨零碳排目標下,食農科技、綠能領域、交通科技投入更加顯著。

投資台灣食農科技成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選擇,投資者在進行台灣食農科技投資時必須了解市場需求、進行科技創新、建立合作關係以及關注環境可持續性。KPMG審計部執業會計師莊鈞維指出,食農科技的迅速發展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豐富的人才來支持,台灣的食農科技教育和培訓體系仍然需要不斷提升和加強;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農產品溯源系統的建構也是近年台灣食農科技發展的重點,未來食農科技將強調產品的源頭追溯和品質控制。AVA共同創辦人方俊傑觀察,食農科技是台灣值得特別關注之處。以AVA投資的活優科技Lypid為例,此一新創企業結合台灣食農產業供應鏈與美國的創新技術,開發出口感更佳的新型植物肉,並以台灣龐大的素食族群為後盾,形塑出獨特優勢。

台灣的綠能產業正快速發展,尤以太陽能和風電為主並帶來更多投資機會。除此之外,政策也鼓勵新能源項目的發展,例如生質能的「農林植物」類別等,以提高多元化能源來源及再生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博士指出能源市場是另一個值得關注領域,隨著這兩年國際社會動盪及戰爭未歇,為確保既有能源來源穩定、尋找新替代能源更被各國政府視為頭等要事,在此態勢下,原已龐大的市場規模與商機將持續成長。范秉航強調,能源之外還包括水源、糧食等自然資源,這部分的需求也須密切觀察。KPMG基礎建設與政府產業暨綠能服務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綠能產業未來關注三大方向,首要是電力市場自由化下售電業發展與24/7全時零碳能源管理,台灣若能及早研究並推動24/7零碳能源,將提升本地產業和企業在全球能源轉型領域的競爭力;第二為綠氫產業,氫氣、氨氣是最具前景的脫碳解方,各國政府(如美、歐、中、日、台)均已公布相關發展策略,再生能源開發商亦陸續跨足氫氣生產,構建多元電力轉換的淨零願景;第三則是綠色金融發展增加減碳動能,透過金融機構推出綠色債券/貸款和可持續投資基金等商品,使再生能源新創企業與開發商更易獲得資金。

台杉投資科技基金執行合夥人李一平指出綠能成為全球最關注議題,自然是台灣新創團隊不容錯過的重要產業之一。儘管台灣早期在太陽能源領域有不錯表現,但因是以硬體製造為主,所以在後期進入削價競爭的階段時,台灣業者成本因素早已逐漸被邊緣化,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若以往。ITIC總經理瞿志豪認為綠能較為特殊,原因是此領域對新創的門檻較高,因此比較適合「老創」,不過現在多數大企業已體認到,單靠自身創新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在鼓勵內部創業的同時,也會尋求外部合作,與包括新創在內的廠商形成生態系共同進軍市場。市場布局方面,風電、儲能等再生能源市場仍有豐厚商機,不過能源與當地政府息息相關,因此有意投入者在掌握技術能力與市場趨勢的同時,也須了解各國的政策方向。對於國際合作,他表示台、日在綠能供應鏈高度互補,雙方如能合作,不僅產品品質不輸歐系大廠,在價格與應用層面也有其優勢,將可打造出獨特的亞洲市場供應鏈。

全球減碳趨勢推動各國積極制定電動車政策,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電動車產業成為創新亮點,吸引全球投資之餘,台灣經濟部也推出研發補助50億支持,協助產業佈局國際供應鏈。數據觀察顯示,電動車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改變汽車製造模式、使用習慣和銷售模式。各國政府積極擬訂低碳、永續等相關政策來實現碳中和,超過20個國家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全面淘汰燃油車;歐盟將於2035年禁售燃油車;中國規定2030年,所有新車中電動車的比例至少須佔40%;台灣則訂定2040年電動車新售佔比達100%。KPMG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提出,電動車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人才稀缺,尤其是在電動車設計和製造領域人才。教育部通過相應法案以產學合作方式,不僅能培育傑出專才,還能夠推動重點領域創新。組織也必須進行企業文化再造,吸引和留住最優秀的人才,讓企業永續經營。儘管面臨大環境及中美貿易戰的事件影響,但電動車市場前景受關注,隨著科技大廠加入戰場,未來競爭將趨向激烈,掌握電動車平台與電池供應將成為關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