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所說明,紅龍果評鑑會稟持公正、公開、公平原則,本屆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嘉義大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糧署與臺北果菜運銷公司等產官學界代表擔任評鑑委員,依據參賽果實重量(20%)、風味口感(25%)、糖度(30%)、外觀(20%)與驗證積分(5%)等項目進行評選。特別是近兩年‘雙色’、‘粉紅’等品種崛起,部分農友都有改植的意願,而對於以往得獎的農友在栽培管理技術交流更顯得相當重要,尤其是今年首次有黃皮紅龍果加入評鑑,未來消費者的選擇也將更加多元、豐富。
該所進一步說明,紅龍果田間管理作業繁瑣,但只要在清園期間加強枝條修剪與病蟲防治,並於進入著果期後立即使用非農藥防治資材,即可抑制各種病蟲的為害,較其它果樹易於施行有機栽培。但有機栽培要達到高品質、賣相佳,所投入的心力與人力相對較慣行栽培者更多;為了鼓勵農民加入驗證制度,本次評鑑將是否取得相關驗證也納入評鑑項目,參賽果品必需內外兼備,才有機會脫穎而出。本屆得獎農友大多採行草生栽培,且通過有機或產銷履歷驗證,果園生態環境豐富,透過評鑑會讓各地默默耕耘的優質農友得以展顯實力,得獎者的優質果品並可藉此行銷,分享給消費者採購參考,建立農民與消費者直接購買管道。透過獲獎的榮譽與肯定,以及在評鑑過程農友對於栽培技術與新品種的交流,使評鑑會成為另一個新品種公開亮相的舞台,吸引有志轉作者評估參考,創造產業新價值。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