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戴立寧隨想錄》談談 十信事件的被害人

優傳媒/ 2022.05.02 06:06

作者/戴立寧

 

寫了《從莫斯科號戰艦沉沒談起》一篇隨想,感慨於日益加劇的媒體操弄;不禁聯想起1985年爆發、我曾經親手負責處理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倒閉事件」(以下簡稱:「十信事件」)。

 

朋友知道我關心「十信事件」, 寄來了一篇報導;我真的是後知後覺,2年之後才知道有這樣的報導;37年之後才覺悟,十信還有這麼多、這樣類型的被害人。

 

為了存真, 姑且做一次文抄公,抄錄了中央社2020年8月14日記者劉姵呈/編輯黃國倫的報導: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97154

 

「黃天牧今天上午赴廣播節目接受專訪,分享上任後面臨國際金融局勢驟變,作為金融監理大家長,如何維護金融穩定的施政方針。同時,他也回顧,35年前,剛進入公務體系,第一次遇到的「十信事件」金融弊案,給他深刻的體會,也奠定了後來金融監理的方向。

 

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發生違法超貸、侵佔、背信與偽造文書案的犯罪事件,也是台灣史上最大金融弊案,被稱為「十信事件」。當時弊案爆發,重挫存款戶的信心,不僅台北十信各分社都發生嚴重的擠兌,也造成其他銀行存戶也出現擠兌提款現象。

 

黃天牧則是在1984年9月才進入財政部金融司,負責本國銀行業務,回憶起「十信事件」,他說這是他進入監理體系後,第一次經歷到大型金融事件,給了他很多感受與體會。

 

黃天牧說,事件爆發當時,一開始是研究所老師打電話給他,問他是否應該將存款領走,當時黃天牧還安慰他,『政府會好好處理,請他要安心。』

 

隔了2天,黃天牧接受長官指示,請他去接待民眾的陳情。當時有一名存戶,那位老太太帶著孫子,聲淚俱下地哭訴自己是十信存款戶,並在他面前下跪,請求政府要保護祖孫相依為命僅有的存款。

 

黃天牧說,『我的心情相當複雜,因為這是第一次讓我體會到,身為監理官對於存款客戶有一份責任』,他說,那個場景,至今仍讓他感受相當深刻,且也讓他深刻了解到,監理機關對存款戶,投資人和消費者,有份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善盡職責。(下略)」

 

關於十信被害人,黃天牧主委是當前金融監理的最高主管,描述的是他35年前、如今仍 歷歷在目、細思極恐 的 親身經驗;(年紀大了, 記憶差了;通常情形, 應該不會指派一位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去安撫來勢洶洶的請願)。

 

另外還有一位茅家琦先生,在他的:《蔣經國的一生思想演變》(商務印書館ISBN 978-957-05-1796-5)一書之中,則對「十信事件」從史學的觀點,宏觀全局、列舉數據,讓人不得不 毛骨悚然、信以為真。 他是這麼寫的:

 

「十信案的爆發嚴重傷害臺灣投資人的信心,臺北十信各分社都受到嚴重的擠兌,數千存款戶一生的積蓄血本無歸。十信案受害者達十萬人以上,六十多家企業面臨破產,民眾對銀行不信任,也對國民黨政府公權力感到失望,十信案對政府權威造成打擊…。」

 

37年前,我的職務是財政部金融司長,是「十信事件」的中央主管;(十信是合作社屬於基層金融,主管機關是台北市政府的財政局;當時擔任局長的是林振國,他後來回到了財政部擔任部長)。

 

我一直不解的是:十信後來被合作金庫合併,債權債務由合庫概括承受,存款人一毛錢也不會少,又何來「數千存款戶一生的積蓄血本無歸;十信案受害者達十萬人以上…」一說?

 


金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 就在確保存款的安全;十信事件的處理,存款安全永遠是最第一考慮。

 

1985年2月,《天下雜誌》訪問當時的央行總裁張繼正與財政部長陸潤康,兩人都曾提出了當時金融紀律有問題。張繼正直說:過去十信屢次嚴重違規,皆因為利益團體力量太大,動員所有人情關說而使得主管單位僅止於糾正處分,未能揭發解決弊案…。

 

也許就是因為這層原因,十信事件的行政懲處,財政部的金融主管是重災區,都背了或大或小的處份,包括兩位部長的先後被辭職。但,張繼正口中同屬中央主管單位的中央銀行,則全員無恙。反而,國民黨人蔣彥士、關中,因選舉中主張提名蔡辰洲,也被請辭黨職。

 

如此這般, 我被記了兩個小過。記得當時還是小四的兒子問我:「爸爸怎麼被記了過?」對於小學生而言, 記過可是件大事, 更何況:一記就記了兩個。面對童稚 無辜/關切的眼神, 我只好說:「爸爸是個警察, 被派去抓小偷。小偷抓到了;爸爸的長官說,偷了這麼多年才抓到,所以要記兩小過…。」我沒有說出口的是:「爸爸到職還未滿半年」。

 

收筆之前,我願意為黃天牧主委 虔誠祈禱/衷心祝福; 在當前的政治氛圍/媒體運作之下,小心珍重/珍惜當前的職守,千萬不要迷失了金融監理的目標和方向。

(圖片及部份文字取材於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