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台灣時間今晚揭曉,由美國歌手巴布狄倫獲獎,得獎理由為「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如果要說將搖滾樂提高至文學殿堂,還變成當代文化顯學,非巴布狄倫莫屬。過去巴布狄倫就曾被八度提名過此獎項,2008年普立茲也頒發特殊貢獻獎給巴布狄倫,表揚他的創作對美國的深遠影響,今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打敗連續七年被提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巴布狄倫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民謠與搖滾教父,他藉由文字和音符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和經典樂章。
他之所以被稱為「搖滾民謠詩人」,因為他在60年代創先以他如詩的文字,寫出了代表當代美國土地、文化,新一代知識份子、年青人的心態的樂曲。
巴布狄倫的歌聲在大時代潮流中,傳唱至世界各地,台灣的民歌也受到他影響,1970年代在台灣校園流行「唱自己的歌」,巴布狄倫的精神也影響全球的文化思潮運動,更成為所有知識份子的精神領袖。
巴布狄倫的經典歌曲,包括他在20歲寫下的「Blowing In The Wind」,成為60年代的反戰國歌;吹響美國60年社會運動號角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歌詞充滿著美國民權運動的表徵。
經典名曲「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歌詞隱含巴布狄倫LSD迷幻體驗的「Mr. Tambourine Man」、滾石雜誌譽為最偉大的搖滾單曲的「Like a Rolling Stone」以及他在演唱會必唱歌曲「All Alongthe Watchtower」。
「With God On Our Side」這首反戰歌曲,表達他對美國參與各種戰爭的不滿;「Knockin' On Heaven'sDoor」是巴布狄倫為電影「比利小子」所寫,這首歌後續被槍與玫瑰(Guns N' Roses)、艾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布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尼爾楊(Neil Young)等歌手,都先後翻唱這首歌。「Forever Young」則是巴布狄倫寫給兒女們的歌曲適合童謠,許多歌手也曾翻唱過這首歌。
巴布迪倫深刻影響全球文化、音樂與電影風潮,先有奧斯卡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在2005年操刀巴布狄倫的傳記影片「迷途之家」,後續由凱特布蘭琪主演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更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向一代精神領袖致敬。
巴布狄倫從80年代起,便保持著每年以每年100至150場的全球巡迴演唱行程,2011年4月3日他就曾經來台開唱,當時吸引了全台搖滾文青朝聖,一名巴布狄倫粉絲表示,那晚全場的人都好激動,感受到巴布狄倫就是一個反骨、永遠做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