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樂閱讀/陪伴 愛的原點

優活健康資訊網/(企劃中心/綜合整理) 2014.08.22 00:00

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跟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

梭羅說:「不管有生命、無生命的,我們都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為一體。」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裡對孩子平衡情緒的發展,只會愈來愈重要。然而,時下多數的孩子們顯然欠缺這種機遇。

高度文明的都市生活中,其實不少孩子與大人一樣,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若能在孩子感受性最強的時候,帶孩子到山林裡,大自然能夠提供一種新鮮的生命能量,讓我們的身、心、靈都獲得充電。這種正向能量看起來似乎細微而不明顯,卻能真正舒緩日漸累積的生活壓力,並且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從興趣出發,情感共鳴

站在教育線上多年,我一直不是唱作俱佳的教育工作者,甚至面對時下的「親子科技互動」,也只能要求自家不隨之起舞,因為家中沒有線或無線的電視訊號,也不提供網路的線上遊戲,勢必得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來滿足孩子的學習成長。

真實陪伴,親子尋找交集

時下的父母往往提供孩子過多的物質享受,卻少了給孩子的真實陪伴。如果家庭成員雖然在家,但彼此各自關起門來上網,或顧著低頭滑手機,親子間的關係並無法更加緊密,反而產生疏離。就像是跑步,一旦跑錯了方向,愈是努力向前,距離目的地只會愈來愈遠。

我聽過許多小孩抱怨一趟又一趟耗盡金錢與心力的旅行──父母精心策劃的度假行程,對他們而言,倒不如暢玩飯店設備,或最好戶外風雨交加,只要父母不打擾他們玩手機或打PSP,即使行程取消,都無所謂。

父母花盡心思爭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但若沒有經由同樣興趣或生活的養成,這樣相處的質與量都會大打折扣。我們常在家庭教育裡討論親子疏離問題,其實當今造成疏離最大的原因,是藉由3C配備逃離自己;太過依賴電子產品的人,常常將自己以各種理由寄託在各式產品上。不擅長與自己相處,當然也就不擅長與別人相處;慢慢的,這不擅長就會擴大成不對應,本來該是伴隨不同時空因應產生的感情,卻常因「沒有事件」而無須共同面對、因應,交集愈少,交流愈少,沒有建築共同的回憶,自然也就缺乏深刻的情感共鳴。

一個新領域或共同領域的涉獵,常可帶來知識的新鮮感,並形成對應的態度,進而建立互有共鳴與依持的情感。因此,我們選擇走向山林,去親近大自然,在山裡與孩子共同經歷、體驗和成長,這絕非虛擬的科技娛樂效果或短暫的感官刺激所能代替。

奔向大自然,無形的收穫

站在教育的立場,我想,若要培養小孩,首要是養成父母。父母的性格、態度與對應人事物的成熟度,都影響著親子教育的品質。也就是說,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完整的知識、過人的膽識,還有那無須刻意表現的成熟懂事,父母就得先下功夫,跟著孩子展開機會教育,隨處學習。

大自然就是親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父母若是久居都市叢林,與自然環境脫離甚久,不知如何帶領孩子接近山林,其實也沒關係,畢竟技術不如態度重要,只要父母能夠轉換念頭,願意撥出時間,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並將親子威權的觀念翻轉,跟隨著孩子的好奇心與純真性情,一起攜手走進山林,那就是好的開始!

親子登山的這些年,我們全家有幸親近台灣的高山峻嶺;可以說,我們是跟著孩子在山林中成長,也透過一次次的登山經驗,陪伴孩子度過難忘的童年。雖說大自然的反饋與影響可能需要長時間發酵,但我始終相信山林滋養著孩子成長的能量,在認知、性格與意志的養成上,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山中甘苦喜樂

談到帶孩子登百岳,甘苦喜樂都有。登山過程中,有時會有奇特的遭遇,我們在山裡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也有好多印象深刻的事件,每一趟旅途都有精采之處,堆疊了無數美好的回憶。(本文作者/黃義良)

(摘自/我帶孩子登百岳/大好書屋)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