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星博物館 展星國動亂與變遷

中央社/ 2013.11.03 00:00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3日專電)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展出1950到1970年代新加坡藝術家的作品,呈現新加坡在動亂年代中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景象。

配合新加坡雙年展,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從10月中到明年3月16日,展出「變遷.萬畫」(A change World:Singapore Art 1950s-1970s),與雙年展以當代藝術為主不同,「變遷.萬畫」主要呈現新加坡在二戰後獨立初期的藝術作品,以油畫和水墨畫等傳統藝術為主。

一踏入展館第一幅畫,是新加坡藝術家劉抗在1967年的作品「國慶日」(National Day),國家博物館典藏部副研究員譚迪允說,1967年新加坡剛獨立兩年,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畫中繽紛的顏色呈現出對未來的希望和疑問,各人種與建築物也呈現新加坡的殖民歷史。

當時的藝術家關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蔡明智的「鐵路工人」,清楚刻劃工人的筋骨與眼神的茫然憔悴,譚迪允說,這除了呈現勞動階層的辛苦,也反映當時新加坡對未來的徬徨和認同感。

許錫勇的「波東巴西的排水系統」和朱慶光的「人民飯廳」,則畫出新加坡早期的甘榜生活和小販中心,刻劃出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細節。矛盾與衝突也是藝術家的畫作目標,許錫勇的「他們來了」呈現街邊小販與稽查員間的緊張情勢,顯出藝術家對弱勢族群的同理心。

除了對未來的徬徨,展品中也有1950年代獨立前新加坡面臨的動亂,像林學大的「動亂」,畫出1954年華校生反對國民服務法的示威,和1955年福利巴士工潮等重大抗爭,反映動亂時代的政治鬥爭和意識型態衝突。

新加坡現在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藝術品則呈現了新加坡過去的文化發展脈絡,蔡名智在1959年做的「國語課」,畫出一群學生在學馬來語的景象,新加坡在1959年獲得自治權時,社會就激烈爭辯過用什麼語言當國語,當時自治政府希望推廣馬來語做國語,展現當時新加坡想隸屬馬來西亞的意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