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腰僵「骨頭痛」就錯醫 身高縮水22公分

NOWnews/ 2015.10.06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骨頭痛,直覺找骨科,不少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就錯醫,花上好幾年、甚至30年才能夠確診。今年50多歲的楊先生,20多歲就發病,開始晨僵下背痛,求助骨科找不到原因,身高硬生生從171公分縮水了22公分,長期下來脖子還僵硬到無法轉頭。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調查發現,在免疫風濕科治療病患僅占2成。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今(6)天公布「亞太地區僵直性脊椎炎生活影響調查報告」結果,這項調查共分析台灣、澳洲、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越南等7國病患現況。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表示,調查顯示,雖然有超過6成的受訪者是在一年內就確診,且有超過7成在30歲前就有聽過僵直性脊椎炎這個疾病,但多數的病患,約4成4選擇在骨科治療,而知道僵直性脊椎炎為免疫疾病,在免疫風濕科治療的病患僅占2成2。

調查也發現,超過7成的病患半夜會因為疼痛中斷睡眠醒來;且有超過8成自覺身體姿勢已受影響,脊椎已有僵硬的變化,這比7國平均值僅約5成高出許多。

高正說,儘管經過多年推廣衛教,大多數人都已知道僵直性脊椎炎這個疾病,但不少人只知其名,卻對症狀、該找哪一科就醫不是很瞭解,因為骨頭痛,直覺跑去找骨科,不知道該看免疫風濕科,協會內甚至有老病友花上30年才能夠確診,沒有得到積極治療。

協會另一位病友阮先生也是典型個案,一開始關節疼痛,至骨科就診,當時醫師並未找出真正病因,只給了止痛藥,結果脊椎沾黏僵硬讓他5年跨不出家門,只能靠兩支枴杖慢慢走動,上廁所時也無法抬腳,有時尿急還沒走到廁所就已忍不住,長期發炎更破壞髖關節,動了7、8次手術,最嚴重時長短腳相差4公分。

高正說,有些病患擔心長期用藥會引起副作用,導致治療走走停停,受不了時便加碼成藥,自行購買含止痛成分的感冒糖漿、止痛藥等,導致醫師無法協助病患調整藥物。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得源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免疫反應引起之發炎疾病,起因為體內產生過多發炎分子如TNF-α(腫瘤壞死因子),造成慢性發炎、產生持續疼痛,接著衍生情緒、睡眠、姿勢、生活品質等問題。

陳得源表示,台灣的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大多數僅使用一種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但醫師手上還有許多治療的武器,當傳統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病患的發炎指數仍持續偏高的話,健保也有給付生物製劑,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應該打破「為了止痛而治療」的錯誤迷思,即使不痛,也應持續接受正規治療,控制好發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