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missav 梅山公園 台中燈會

【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作家的對視(一)淺談錢鴻鈞及其著作(1)

銳傳媒/ 2024.12.07 05:30

【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作家的對視(一)淺談錢鴻鈞及其著作(1)

 

一、錢鴻鈞與我

錢鴻鈞擁有清大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經是工研院工程師。但可能連他自己也料想不到,後來竟然變成台灣文學研究者,進而真理大學台文系主任,甚而台灣小說的創作者吧?他這樣的人生轉折,著名文學家葉石濤前輩,稱讚為「轉換跑道成功」的人,我則笑稱他是文理兩棲的「大怪咖」。

[caption id="attachment_90860" align="alignnone" width="1096"] 《鍾肇政大河小說論》。錢鴻鈞提供。[/caption]

我們本來不相識。2017年10月,真理大學贈授「台灣文學牛津獎」給詩人吳晟,同時舉行學術研討會。我因小說《西螺溪協奏曲》,被清大台文所碩士班的蔡寬義提出來,跟吳晟《筆記濁水溪》加以比較研究;就這樣我受邀參加,初識了錢鴻鈞,並且一見如故,互相成為「臉友」。

自此,我們逐漸相識,文學之內,幾乎相見恨晚,無話不談,學術專業上,受益良多。及至,他擔任八年系主任期間,我受邀擔任兩次「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講師、六堂系上文學課程講師,在小說理念闡揚上,更是對我協助有加;而我只是整編同學心得報告,尋求台南作家許獻平捐資,以《璞玉集: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作品集》一書,回報台文系與他。

之後,我們「混熟」了,進一步獲悉他是客家人,父親講新竹海陸腔,母親講苗栗四縣腔的客家話;但他自稱,祖上有新竹道卡斯族的血統,寧願當個竹塹社人。我自稱,「聽說」我祖上也是客家人,他看我不會講客語,不信;竟然跑到戶政事務所,調出我家日本時期的記載一查,果然男祖籍貫是「廣」。學者秉持的求證精神,查證耐心,不禁讓我肅然起敬,向他學到了這個優點!

錢鴻鈞小我十四歲,體質、體形都不同於我。外貌上,他白白、胖胖、高高的,我黃黃、老老、矮矮的,就有朋友笑稱,我們兩個直如七爺、八爺的對比。這是外人「趣談」,我們都不以為意,一起同堂上課、帶隊踏查,自在自如。反而,私底下,他會暗示我是創作立場曖昧的「台灣土狗」,必須有所堅持;我則暗示他是體重超重的「台灣白熊」,必須加以減肥,然後一起哈哈大笑。

基本上,文學是我們的共同話題,也大多以客家文學、客家作家為主題。從〈一桿稱仔)、《亞細亞的孤兒》、《雨》、《台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楊梅三部曲》、《打牛湳村》、《大島記:渾沌台灣》,談到彰化福佬客的賴和、新竹客的吳濁流、屏東客的鍾理和、桃園客的鍾肇政、苗栗客的李喬、新竹客的黃娟、雲林詔安客的宋澤萊,以及彰化饒平客的我。

然後,從新竹客的他自己,談到他的《錢鴻鈞三部曲》,以及三本小說。

二、錢鴻鈞三部曲

[caption id="attachment_90863" align="alignnone" width="1125"] 《台灣文學兩鍾書》。錢鴻鈞提供。[/caption]

小說上,三部曲的書寫是一名台灣作家,終其一生的大懸命與大志業。

錢鴻鈞的著作,以文論、文獻為主,已完成包括下列作品在內的三十八冊書籍。著作方面,有《鍾肇政大河小說論》、《台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大河之上:鍾肇政中短篇小說研究》;編著方面,有《台灣文學兩鍾書》、《吳濁流致鍾肇政書簡》,以及與莊紫蓉合編的《鍾肇政全集》。

其中,在文論上,幾乎就是以鍾肇政為主要論述對象,說他是鑽研鍾肇政文學的「最重要學者」,擁有鍾肇政文學「第一把交椅」的學術地位,可謂名符其實。在小說上,鍾肇政一生,完成了《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的壯舉,尊稱他是「三部曲的開拓者」、「大河小說的先驅」,已有定論。而在學術上,將錢鴻鈞三冊鍾肇政文學研究的作品,定位為「錢鴻鈞三部曲」,相信也沒有人會反對吧?

神明要有人抬轎,兩者是一體,否則無法自行遊街遶境,作品要有人闡揚,兩者是一體,否則無法自行顯現價值;因而,最少在我眼裡,鍾肇政文學與錢鴻鈞論著也是一體的,這種定位是可以認同的。茲略述三書如下:

(一)《鍾肇政大河小說論》

此著規模甚為龐大,兩篇「附錄」之外,全書總計4個部份,14章60節。第一部份「綜論」,有3章16節;第二部份「《濁流三部曲》論」,有5章20節;第三部份「《台灣人三部曲》論」,有4章21節;第四部份「對話、再探與總結」,有2章3節。

第一部份主論,鍾肇政大河小說的辯證、傳承、定位、獨特性,包括《大武山之歌》、《台灣人三部曲》的創作緣起、史料比對的差異,《濁流三部曲》的發表歷程與地位,以及探討鍾氏的浪漫主義史觀、時代精神與反思。第二部份主論,鍾氏的真正內在世界,三部曲的構思源頭、「永恆女性」的主題端倪,並論及鍾氏的女性觀、人生觀與國家認同。

第三部份主論,鍾氏筆下的台灣人形象、台灣人的主題意識,以及台灣魂、台灣精神的建構與省思。第四部份主論,鍾氏作品之間的有機性,其歷史觀乃時代的應然產物,以及閱讀所抱持的新態度。

(二)《台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caption id="attachment_90859" align="alignnone" width="1415"] 鍾肇政與青年期的錢鴻鈞。錢鴻鈞提供。[/caption]

此著依章次,包含:序論、台灣文學初衷與文友通訊、文友聚會持續辦理、《台灣文藝》與兩大《台叢》、成名作家與台灣作家事件、國內外巨變時期、《台灣文藝》與《民眾副刊》、海內外彌漫誤解傳聞、投入民主與客家運動、結論等,共計10章28節。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未完,請待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