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作家的對視(二)

銳傳媒/ 2025.01.05 05:00

【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作家的對視(二)

 

為台灣文學推廣詹明儒小說(2)/錢鴻鈞

望鄉:落葉不歸根詹明儒補註:此書尚未出版

當我拿到稿件時,大感驚訝。這部小說真的很有意義,首先題材上補足了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總結了作者對外省人的族群,對老兵的同情;塑造一個台灣母親的偉大角色,不分族群照顧所有的台灣人。這可以說就是作者的靈魂所灌注在當中的,儘管作者是一個男性。而對於日本殖民政府培養出來的原住民菁英,台灣「光復」後卻遭到自己國家的殘殺,詹老師再度報以無限的關懷與同情。

台灣文學史上很少被提到的台籍國軍,甚而幫中國共產黨打韓戰的經驗,這本書也是唯一的。彌補了過去,台灣文學比較偏向的太平洋戰爭,高砂義勇兵的故事。很特殊的是,這本小說跟詹老師之前長篇小說的文體,並不相同;是否表現一個現實上的真實人物的關係,也可能是詹老師對於文字表現,有了更為創新再創新的想法。

小說裡,他還設計了主角與高一生族女的戀情,表現了白色恐怖遺族的悲慘經歷。而主角最後並沒有回歸台灣故鄉,儘管這是真實的故事,其中似乎也隱含著作者某種主題思想吧?確實,台灣人的命運,往往也是如此的,一如題名「望鄉:落葉不歸根」。過去早就有那麼多愛台灣的人,終究也是客居如美國、日本,僅僅只是魂歸台灣而已。

大島記:渾沌台灣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34"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早期人類遷徙主要路徑圖。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caption]

這部巨作,可說是詹明儒的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目前最後一本創作。當然,他已經預告了幾部以後想寫的,這就暫先不提了。

從他類似自傳性題材的大河小說《阿福林與鄰里們》、《西螺溪協奏曲》,以及複雜年代的族群小說《番仔挖的故事》、《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一系列攸關台灣階段性變動,台灣人世代融合過程的作品看來,作者顯然是循序漸進的,有計畫的在刻畫台灣年輪,有理路的在釐清台灣人淵源。而一條滾滾書寫長河,最終流向必然是一座大海,即為《大島記:渾沌台灣》,用來總其大成;這也就是我大膽預想,此書具有超高難度的原因了。

拜讀後,果然如我所見。就思想主題而言,那是台灣人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的大哉問。如此文學流向,小說膽識,那是在一種台灣心與使命感的累積下,已經具有處理巨大題旨、複雜技巧的自信,他才敢去挑戰台灣空前,甚至絕後的族群大命題。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35"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台東市史前聚落卑南遺址。錢鴻鈞提供。[/caption]

此書,從舊石器時代寫到新石器時代,從非洲、歐亞大陸寫到台灣,從西海岸寫到東海岸。而題材場景上,實地踏查極為慎重,他完成初稿後邀我復訪,在其中最難寫的東海岸部分,幫他提供學術見解,當作修改參考;於是,我與其賢伉儷於2023年暑假,有了一趟四天三夜的花東之旅。這趟遊旅對我來說,其實也等於是把花東原住民的重要旅遊景點,做了一次深度文史思考之外,同時也瞭解了神話、傳說、族群習性的文學化,時空虛實化、小說藝術化的轉換情形。
書成,筆法儼如我理解的,魔幻寫實的想像。只是我仔細思量,詹老師所言的,神木不重要,小草重要。他這麼比較,寓意如何呢?這引發了我的沉思。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37" align="alignnone" width="461"] 台東長濱鄉八仙洞群靈岩洞。錢鴻鈞拍攝。[/caption]

對詹明儒的作品而言,從《番仔挖的故事》最後一章,我就預測他下一部作品《西螺溪協奏曲》,甚至下下一部作品,也就是這部時空更遼廣,諸如民族大熔爐的《大島記:渾沌台灣》。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38"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台東太麻里鄉山地人祖先發祥地。錢鴻鈞拍攝。[/caption]

出版先後上,從第一部《番仔挖的故事》到最後這部《大島記:渾沌台灣》,從詹姓家族延伸到台灣族群的故事,從個人擴大到人類的價值──這完全符合葉石濤生前最後的重要理念,也就是台灣文學要有更遠更深的書寫,還要有五族共和的建構。詹明儒顯然加以實踐,甚而超越葉石濤的想像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94180"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花蓮秀姑巒溪口阿美族登陸地。錢鴻鈞拍攝。[/caption]

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未完,請待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