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文學推廣詹明儒小說(3)/錢鴻鈞
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
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感到此書真不是拿來閱讀的,而是拿來供奉的。我覺得詹明儒真是個大天才,已經超越了鍾肇政、李喬。出乎其中,又超拔其外,他的主題思想,繼承前輩大河小說的反抗精神,卻又超越反抗精神;把小人物生存意志發揮到極點,把漢人罪惡加以揭露,而不僅只是抗日、反國民黨而已。
他把平埔、泰雅的反抗與消逝也都納入,且從中突顯一個主題,那就是台灣歷史那麼多事件,何者該記憶、何者該遺忘?他念茲在茲的想要在思想上,超越過去的大河小說家,又似乎不甘心浮沈於主流之外,想要在文字與技巧上超越市場上的名家;因而更有堆疊辭句,故意長長的段落的對稱方式來表現,以顯示出他駕御文字的絕不服輸的氣魄。
我剛開始不習慣這種寫法,但因為我自己也有在創作,瞭解到這就是一種形式創新,如此他才能表達想要表達的人事物。因為瞭解這種創作心理,因此而有我所言的只可供奉崇拜,卻又肯定為大天才的矛盾。
鳶山誌:藍色三角湧
[caption id="attachment_94962"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鳶山誌:藍色三角湧》。前封面,劉錦日繪圖;後封面,陳建維繪圖。[/caption]此書主要立意,在於思考清國割讓台灣、日本接收台灣,特別在三峽的反抗戰役後,所活下來的「順民」,他們到底怎麼生活過日,進而怎麼安身立命?
小說中,他歌頌義士慷慨捐軀之外,更為關心眾多「順民」的生存,可能更為不易;他們隱忍偷生,同樣也是值得尊敬與驕傲的。他們也是有勇氣的人,且在苟延殘活當中,反而留下更多建設發展的貢獻,傳承族群百年命脈,開創在地未來生機,造福後代子孫。
[caption id="attachment_94963"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中佳電視台採訪影片(https://news.homeplus.net.tw/single/62819)。記者蘇建銘,受訪者錢鴻鈞教授、施玉祥區長、作者詹明儒。詹明儒分享自中佳新聞網。[/caption]https://news.homeplus.net.tw/single/62819
相關1895年發生的故事,台灣人反抗日本接收的書寫,鍾肇政已經在《沉淪》中,對義軍如何布置、偷襲,日軍如何反擊、燒村的戰役過程,有所書寫。但在交戰始末的詳實描述上,大概就只有此書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94964"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踏查三峽老街書寫場景。錢鴻鈞教授提供。[/caption]本質上,詹明儒對於神鬼存在,有莫大的敬畏;這是他的信仰基調。漢人觀點的情節裡,都以建廟為標的,為的是安定社會民心,號召嗣後療傷止痛、重建發展。這種思想,應該是受到他的好友,「神鬼行者」許獻平的影響吧?
[caption id="attachment_94965"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踏查三峽長老會書寫場景。鄭麗純老師提供。[/caption]另有一個特色是,詹老師每書除了高山族以外,必然提到平埔族。相信這一點在他最早的長篇小說,1987年發表於自立晚報的《阿福林與鄰里們》,以及短篇小說集《進香》裡,所不曾出現過的。同樣情形,當時創作也沒有涉及歷史與政治的議題,甚至難以找到作者的影子。而在宗教方面,則卻可從〈進香〉這篇小說中,追索到作者在民間信仰上的著墨;可是不曾有如此書,將神佛、祖靈的靈異(或迷信)現象,大膽寫入情節,據之做為推動故事進行重點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94966"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踏查三峽鳶山書寫場景。錢鴻鈞教授提供。[/caption]儘管說是受到1990年代,平埔族追求正名運動的影響,其訴求至今雖已雲淡風輕,可是他畢竟猶存一份「文學良心」,而希望幫消失的平埔族講話。此舉,想必也值得當作文學上,符合轉型正義精神的「義行」吧?當然,這方面他並非撻伐加害者的漢人,而是希望事過境遷記取「惡行」,面對台灣當今困境,藉資凝聚一份「生命共同體」的團結意識的。
西螺溪協奏曲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未完,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