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2024 年11月11-22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舉行。此次會議的焦點是各國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需求與挑戰。然而,會議結束後,許多開發中國家對達成的氣候協定表示失望,認為這是一場對他們利益的「背叛」。本文將綜合多篇相關報導,探討開發中國家在 COP29 上的聲音及其面臨的挑戰,並引用《2024 年排放差距報告》及其他資料進行深入分析。
氣候資金的爭奪戰
在 COP29 上,各國達成了一項每年提供 1.3 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協定,旨在幫助開發中國家向低碳經濟轉型。然而,只有 3000 億美元將直接來自已開發國家,以補助和低利貸款的形式提供給最需要的國家,其餘資金則需依賴私營投資及其他尚未確定的來源,如對化石燃料和頻繁飛行的稅收。這項協定的具體細節令許多開發中國家感到沮喪,並對協定表示強烈不滿,認為無法有效應對當前的氣候危機,還可能加深他們的債務負擔。印度代表昌德尼·賴納(Chandni Raina)指出,這項協定無法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
已開發國家的責任與承諾
[caption id="attachment_90136"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會議中指出,已開發國家未能履行其氣候承諾。[/caption]面對這樣的局面,開發中國家強調已開發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並表達對其氣候變化承諾的失望。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會議中指出,已開發國家未能履行其氣候承諾。氣候活動家穆罕默德·阿多(Mohamed Adow)批評道,這次會議對開發中國家來說是一場「災難」,已開發國家的承諾顯得虛假。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在會議中試圖修改關鍵文本,削弱對化石燃料過渡的承諾,這進一步讓開發中國家感到失望。
氣候變遷的緊迫性
根據《2024 年排放差距報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報告指出,若各國不在即將到來的國家自定貢獻(NDCs)中提升減排目標,全球升溫將可能達到 2.6 至 3.1°C,這將對人類、地球及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報告呼籲,各國必須在 2030 年前減少 42% 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在 2035 年前減少 57%,以實現 1.5°C 的目標。然而,COP29 的協議未能有效反映出這種緊迫性,無法解決當前氣候危機,並可能進一步削弱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潛力。
需要的行動與解決方案
報告強調,實現 1.5°C 的目標仍然是技術上可行的。太陽能、風能及森林的保護有助於快速減少排放。各國需要採取整體政策,強化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共益,並增加減排投資至少六倍。G20 國家的主要排放國必須在減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國家需要加大對開發中國家的支持,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低碳經濟的轉型。
根據《2024 年排放差距報告》的數據,若不加強減排措施,全球氣溫將在本世紀內上升 2.6 至 3.1°C,這將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因此,已開發國家應該加大對開發中國家的支持,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政治變遷的影響
在 COP29 召開之際,美國政治局勢的變化也為會議蒙上陰影。隨著川普(Donald Trump)重新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計劃在上任後退出巴黎協議,並可能對氣候融資持敵對態度。這讓許多國家感到不安,因為美國在全球氣候行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多數與會國家認為,面對即將到來的政治挑戰,達成協議是當前最重要的選擇。他們擔心未來缺乏資金和支持將使開發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遷時更加脆弱。
開發中國家的代表強調,這次會議的成果不僅影響他們的未來,也關乎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不分國界,所有國家都必須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全球社會需要更積極的行動,以確保氣候融資能夠及時到位,特別是在最需要的地方。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開發中國家在 COP29 上的表現顯示了他們對氣候協定的失望與憤怒。在面臨氣候變遷的緊迫性和全球政治變化的背景下,已開發國家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並在氣候融資上提供實質支持。未來的路依然艱辛,但只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仍然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不僅是開發中國家的期望,更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