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長春圍困70年 陸作家盼為餓死者立碑

中央社/ 2017.04.16 00:00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16日電)今年是國共內戰中餓死數十萬人的「長春圍困戰」爆發70週年。一本由中國大陸研究者撰寫的「長春餓殍戰」在台出版,企圖貼近歷史真相,也希望當權者能為這些犧牲者立碑。

此書作者杜斌曾任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的攝影記者,「林昭紀念獎」得主,著有「天安門屠殺」、「上訪者」等書。他是大陸官方的頭痛人物,曾在2013年被北京公安局秘密逮捕,在看守所待了37天。

但是,對歷史真相的探索,以及對人道精神的重視,再次讓他選擇了長春圍困這樣一個敏感的題材。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談為何要「自不量力」撰寫這個縈繞心頭多年的作品。

1947年11月4日到1948年10月19日之間,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共軍隊內戰正熾,當時共軍東北野戰軍總司令林彪為了奪取長春,截斷敵人退路,決定採取封城戰略,不讓糧與柴進入,也不讓居民出城,增加國軍的糧食壓力和心理壓力。此戰略獲得毛澤東等人同意。

餓得奄奄一息的孩童,無力驅趕滿身的綠頭蒼蠅;因飢餓不願耗費體力,難民區男女顧不得羞恥直接在眾人面前上廁所;長春黑市出售人肉,每斤流通券150萬;這些都是書中所記錄的真實景況。

1948年10月19日,共軍入城受降,部分國軍官兵早已飢餓得無力突圍。共軍領導視長春圍困戰為國共內戰的決定性勝利之一,然而,這「兵不血刃」取得勝利的背後,代價是數十萬人餓死。

杜斌在書中根據人口資料變化,以三種算法推估這場350天圍困的死亡人數,得出結論在37萬到46萬人之間。

「長春餓殍戰」一書選擇在台灣出版有其原因。杜斌說,在大陸不可能出版,而香港自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政治類禁書的銷量大減,從香港入境大陸的海關審查變嚴,這類書的市場蕭條,「有些香港印刷廠也不敢印我的書」。

此外,長春圍困與中國國民黨有關,在台出版有意義。「我希望台灣關心大陸的人,包括國民黨的後人去看一看,看他們的先輩都遇上了什麼」。

2009年,杜斌從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中讀到長春圍困戰,感到十分吃驚,認為有必要弄清楚史實。

誰該為這場人間慘劇擔起罪責?杜斌認為,用大規模飢餓威嚇敵方屈服,是一種反人類的野蠻暴行,中共採取這項策略,而且不願意放行已經出了城、在緩衝區(稱「卡子」)等待離去的難民,任由他們餓死,當然要負最大責任。

但他認為,國民黨也非完全無辜。國軍為減少人口壓力,曾啟動疏散長春市民到城外緩衝區,卻對市民嚴密封鎖共軍不放行、已有大量難民餓死的消息。此外,空投的糧食也是分給國軍而非平民。

戰爭的殘酷,讓「人道」二字顯得奢侈。

杜斌說,餓殍問題直到今天仍是籠罩在長春人心中的陰影,當年餓死許多難民的「卡子」區,今天房地產的價格比其他樓房還是低一些,而有些買房者還是有顧忌。

這本「長春餓殍戰」採用「編日體」呈現,逐日呈現圍城對軍民造成的影響以及兩軍的思路,納入作者對倖存者的訪談、國共的機密電文、受圍困國軍無法寄出的信件、已出版的公開或內部資料、圍困期間的報紙報導,還有遠從英國買回並請人翻譯的日文資料等。

曾有人勸杜斌,可以好好把這些材料寫成引人入勝的小說,但他認為,這段歷史背負了那麼多人命,是很嚴肅的事,不能像小說一樣演繹。另一個考量,則是一本書出來後,一定會有不同立場爭論,如果書本是清清楚楚的史料呈現,被扭曲或辯駁的機會就少。

他認為,自己這本書是歷來有關長春圍困戰資料最全的書,透過史料,一點一點勾勒出70年前那場圍困。「最重要的是,要給被餓死的人一個說法,還有,這樣的慘劇不要再發生」。他主張,要為這個事件的罹難者立紀念碑,向他們道歉。

由於中共對這場圍困戰檔案史料嚴格管制,還是有一些關鍵性的決策內容外界無法得知,杜斌對此表示遺憾,但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杜斌說,真相本身就有力量,不需要作者加諸個人評論,要相信讀者的評斷,「這本書就是為了想要瞭解真相的讀者去寫的」。1060416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