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傳媒/記者 張玉泰/夏威夷 報導】賴清德總統「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之旅,於夏威夷當地時間30日晚間(臺北時間12月1日午間)出席美國檀香山主流暨僑界人士晚宴,感謝僑胞朋友在國際上對臺灣的支持。並表示,臺灣民主是國際社會的典範,科技和經濟也能幫助世界進一步發展,他相信臺灣只要團結打拚,一定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得到國際社會更大的肯定。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他5月20日上任後,第一次出訪到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共和國等友邦,並過境夏威夷和關島,感謝僑胞朋友們不遠千里來到這裡相聚,「我們都是Team Taiwan,台灣尚勇」。
總統感謝美國秉持「安全、尊嚴、舒適、便利」的原則提供協助,讓此次訪問順利成行。很高興這次出訪的第一站就是來到夏威夷,他也感謝「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的溫暖歡迎,以及夏威夷州長格林(Josh Green)與夏威夷州政府的熱情接待。
總統提到,今天早上,他參訪了畢夏普博物館(Bishop Museum)、夏威夷急難管理署(HI-EMA)及亞利桑納號(USS Arizona)戰艦紀念館,很高興今晚能與大家見面。他要感謝AIT執行理事藍鶯、夏威夷州Sylvia Luke副州長、Jill Tokuda眾議員、Ed Case眾議員等各界貴賓出席,也感謝僑胞熱情參與。
總統表示,很榮幸能代表臺灣人民從夏威夷州議會手中接下美國國旗及夏威夷州州旗這份厚禮,這份禮物相當有意義,代表臺灣與美國作為長期盟友堅若磐石的情誼,也奠定未來進一步的合作。今天參訪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更提醒我們確保和平的重要性,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我們要一起努力避免戰爭。
總統指出,臺灣經過多年打拚,臺灣的民主已經是國際社會的典範,科技、經濟也能幫助世界進一步發展,臺灣樂善好施的精神也受到國際社會肯定。他相信,臺灣的未來,只要我們團結,一定可以克服各種困難,「臺灣一定可以越來越好」。
總統表示,猶如臺灣棒球代表隊參加12強棒球比賽,一開始並不被大家看好,但最後我們得到冠軍。過去,國際社會並不看好臺灣,但只要我們團結打拚,相信可以得到國際社會更大的肯定。
「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致詞時,歡迎賴總統於夏威夷過境,並強調這是深化與臺灣夥伴關係的機會。在幾天後的關島,她也將進一步談論美國對臺灣民主和安全的堅定承諾,以及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藍鶯執行理事提到,美國持續專注於支持臺灣的國際空間,並鼓勵所有國家加強與臺灣的接觸,也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因為整個世界都能從臺灣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中受益,以應對當今最棘手的全球挑戰,共同推動印太地區繁榮。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休育嬰假期間也特別以錄影方式歡迎賴總統,並預祝賴總統在檀香山過境收穫豐富,順利訪問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
羅森柏格主席說,賴總統與意見領袖、僑界及美國州級與地方領袖交流之機會甚為珍貴,相信這將進一步鞏固堅若磐石的臺美夥伴關係,她也很高興藍鶯執行理事在當地代表美國在台協會接待賴總統,祝福一切順利。
夏威夷州副州長Sylvia Luke致詞時,首先代表夏威夷州及格林(Josh Green)州長致上最誠摯的歡迎與敬意。臺灣與夏威夷州締結姊妹關係已邁入第31年,雙方關係緊密,不僅同樣面臨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等挑戰,更有共同的南島語族背景、價值與文化。
Luke副州長提到,去年茂宜島發生野火災害,臺灣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不僅捐款50萬美元協助災後重建,臺灣人民及企業也集資相助,她要感謝臺灣人民的善舉。未來,也將持續致力延續雙方的友好情誼。
聯邦眾議員Jill Tokuda致詞時指出,美國必須持續與臺灣站在一起,共同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她也肯定賴總統致力於臺海和平穩定,共同促進貿易與經濟發展、教育與文化交流,及加強人民間的交流。她認為,賴總統此行出訪傳遞我們可以選擇和平,並強調臺灣在太平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聯邦眾議員Ed Case致詞時表示,臺灣擁有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並與夏威夷州擁有緊密的經濟交流,且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等挑戰。期盼賴總統在此趟旅程可以將「Aloha」傳達予其他太平洋國家,夏威夷將會是臺灣永遠的好朋友,隨時歡迎總統到訪。
稍早,夏威夷州眾議員Dee Morikawa及Adrian Tam等17位夏州參眾議員呈贈美國國旗及夏威夷州州旗予總統,象徵臺美雙邊友好情誼。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外交部長林佳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駐美國代表處大使俞大㵢、「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夏威夷州副州長Sylvia Luke、美國聯邦眾議員Ed Case、Jill Tokuda等均出席是場晚宴。
<賴清德出席美國檀香山主流暨僑界人士晚宴>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