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清華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 3D列印頭盔精準矯正新生兒歪頭症

台灣好新聞/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4.09.05 12:49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新聞圖片


清華大學過去18年來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推動「長清計畫」,教授與醫師攜手合作,完成許多研究,也解決了臨床醫療的難題。雙方合作的研究團隊發表新成果,包括開發出3D列印頭盔,可更有效精準地矯正新生兒的歪頭症。

清華與林口長庚醫院自民國95年起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教授及醫師組成的團隊已完成2百多項研究計畫,光是去年跟前年就發表了207篇論文,研究成果豐碩,不僅在學術領域大放光采,也應用在臨床醫療上,成為台灣醫療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

清華教授李昌駿(右)與長庚醫師周邦昀跨領域合作,為歪頭症嬰兒研發3D列印矯正頭盔。

清華教授李昌駿(右)與長庚醫師周邦昀跨領域合作,為歪頭症嬰兒研發3D列印矯正頭盔。

清華與林口長庚醫院簽署新的合作備忘錄,由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與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代表簽署,重點包括規劃醫學博士雙學位課程、舉辦國際級研討會。雙方也同意推動教師、醫師、研究人員的合聘制度,共享圖書儀器設備,並合作進行專題研究與研究生交換訓練。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將基礎醫學研究轉化為臨床治療的轉譯醫學非常重要,需要教授和臨床醫師的密切合作,才能把創新概念、有效解方盡快帶給病患。長清計畫合作多年,教授及研究人員已更充份了解臨床需求。他也期待雙方的研究合作持續發酵及深化,為病患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清華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的3D列印頭盔可矯正新生兒歪頭症。<br /><br />

清華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的3D列印頭盔可矯正新生兒歪頭症。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研發長翁文能說,今天在黃秉乾院士講堂發表研究成果特別有意義,因為長清計畫就是在黃院士的引介下開始的。走過18年,他期待雙方未來還有更多年的合作,成果也必將更豐碩。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提到,長庚非常重視與清華的合作,光是長清計畫歷年投入的經費即達約2.9億元。他認為,清華大學在生物醫學、分子醫學、創新材料和晶片研發等領域的優勢,對醫學研究極為重要。

陳建宗表示,長清計畫合作以來,不只在重要科學期刊發表多篇高影響力論文,更重要的是,還將這些跨領域的創新技術轉化為應用,提升了治療及照顧病人的品質。

清華動機系教授李昌駿與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醫師周邦昀跨領域合作,展現了工程領域與醫療專業的創新結合,開發3D列印頭盔技術,為患有歪頭症的新生兒帶來更有效的矯正方法。

統計顯示,約有1至2成的新生兒因為脖子的肌肉還無法支撐頭的重量,睡覺時頭部受到壓迫而變形,變得不對稱,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造成肢體不協調。歐美一些家庭會選擇為嬰兒戴矯正頭盔,但因未能客製化而不夠服貼,效果有限。

周邦昀指出,長庚蒐集了60位寶寶從1至12個月的頭型,設計出頭盔基本形狀,再結合3D掃描和列印技術,可為每位頭型不對稱的嬰兒客製化專屬頭盔,完美貼合頭型。寶寶從4個月大開始配戴,約戴6周,就可以塑造出又圓又對稱的頭型。

為了改善新生兒配戴頭盔的舒適性,李昌駿採用編織型的3D列印技術,戴起來更透氣;未來還可望內建壓力感測器,更精準掌握矯正頭型進度。這項創新技術也已取得2項專利。

清華化工系教授宋信文與長庚醫院核醫科醫師林昆儒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藥物遞送系統,透過腸道吸收後,能讓藥效作用於大腦,降低開顱手術風險。這項技術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新治療選擇。

清華醫環系教授李亦淇與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陳科廷合作,開發出一款「大腦晶片」,能在體外模擬神經退化性疾病,協助評估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策略與藥物篩選。研究還發現,經過玻尿酸處理後的雌激素在神經保護方面效果更佳,為新藥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清華醫環系教授胡尚秀和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盧郁仁開發出智慧有機奈米海綿,為腫瘤免疫治療帶來新突破。將奈米海綿植入病患體內,能精準定位目標器官,調控局部免疫反應,提高腫瘤免疫療法的效果,可望提升癌症治療的精準度、減少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佳的治療選擇。這項發現可望改變傳統肺癌治療方式,進一步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和存活率。

清華生醫所副教授黃玠誠和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陳思恒合作,開發出3D細胞球體技術,為修復運動傷害和神經損傷提供新方法。這項技術組合出一種3D細胞球體,能提升細胞移植效率,促進組織恢復。在動物實驗中,這種方法已顯示出明顯的修復效果,不僅適用於運動員,也可幫助意外傷害患者加速康復。

更多新聞推薦

圖利罪押柯文哲 邱毅籲:藍白把惡法廢了,以免賴清德司法打手惡整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