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彩墨畫」作為主體創作觀的表現形式

銳傳媒/陳慶坤 2024.08.01 09:01

 

以「彩墨畫」作為建立台灣主體意識為命題時,確實是值得探究的一個議題。一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並形成議題,自有其時代性尖銳對立的意識形態,成為創作的挑戰與回應,同時也都直指著水墨畫在台灣轉型蛻變的過程。一般直覺的看法是以中國水墨畫敷以濃重的色彩即稱為彩墨畫;換言之,彩墨畫是以無彩色的水墨為基礎,著上顏色後而顯得色彩繽紛、綺麗便稱為彩墨畫。以此而言它還是屬於中國繪畫藝術的分流。

[caption id="attachment_73638" align="alignnone" width="1458"] 台灣土地風情畫陳慶坤創作展[/caption]

筆者近日於台北市館前路台灣土地銀行總行畫廊,舉行「台灣土地風情畫創作展」,在為觀眾導覽時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我畫的是「什麼畫」的大哉問!長期以來我以擺脫中國文人水墨山水畫的觀點,作為批判、思考的問題時,彩墨畫確實成為足以借鑒的創作觀念,但在表現上還是迥異於一般所通稱的彩墨畫或水墨山水畫。因此,它既不是西方的油畫或水彩,更不是中國的文人畫,只能權充彩墨畫加以解釋這一問題。

以傳統的棉紙、現代顏料色彩去營造台灣風景的山水意象,不論是寫實或造境的創作方式,都以台灣人文、自然景觀為對象,希望營造出具有「台灣味」的台灣畫,當然這僅是一種理想的預設。尤其藝術創作者需要有主體性(subjectivity)或自我認同(self-identity)的認知,方能藉以引導其創作價值取向與探究自我生命意義。這種自我主體性的建立,同時伴隨著反省而會必然衍生台灣主體性存在的問題思考。

[caption id="attachment_73639" align="alignnone" width="5600"] 與土銀蔡副總與程處長現場導覽[/caption]

其次,彩墨之主體性建構,惟有強調自我文化屬性、自覺性做起才有可能;從舊有形式符碼與形式精神中走出,予以新觀念且合於時代人文生活情境,為台灣繪畫藝術找到萌發的新機。

以此檢視創作具有台灣主體意識的彩墨畫,必須具備:1.能看見台灣人文、地理環境景觀;2.能展現台灣所獨有的表現形式、技法風格;3.並以此獨特的技法敘述台灣人文的思想情感。這種創作理念,成為自我「意底牢結」(Ideology)的信念,也成為價值理想與信仰的思考體系。確切的說,是我創作形式的內在原因,已無關乎水墨畫既成的美學系統。

[caption id="attachment_73640" align="alignnone" width="1356"] 遠眺松鶴橋 74x123 2019[/caption]

當然,彩墨畫要建立台灣的風格,或許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但作為主體思考的藝術家,若是不能在所處的時代具有敏銳的嗅覺,靜觀各種繪畫語言的得失,進而自我批判,也同時對他者文化的批判,就很難確立自我主體性的思考。因此,台灣藝術創作若無法落實在這塊土地,既不能為台灣過去的美術經驗接駁,也無法引領未來美術發展。那麼在此引用倪再沁〈西方美術.台灣製造〉一文所認為:台灣社會面對多元文化且矛盾的文化激盪時,沒有能力建立台灣藝術的主體意識;畫家既無法開創開闊的、積極的藝術新局,也只能以消極遁世、逃避的心情,在斗室中以囈語尋求自我的安慰。

則此,我的彩墨畫僅能藉此拋磚引玉,或許要是有朝一日,能很鮮明的說出這是「台灣畫」,這也就表示它已經形成一種美術表現的氣候,有別於各種美術風格,這才是彩墨台灣化的最終理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