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汛期已至 請農友強化防災措施並注意自身安全

中央社/ 2024.05.13 15:0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3 15:08:29)5月份起臺灣地區開始進入汛期,發生豪大雨、颱風的機率增加,農業部籲請農民朋友預先做好各項防範措施,並密切注意氣象預報資料,以減少農作物災害及財產損失。

密切注意氣象預報 強化農作物防(減)災措施及注意自身安全 農糧署指出,汛期期間,豪大雨、颱風發生的機率增加,相對容易造成農產業損失,為避免農民辛勞所得因災害減損,請農民密切注意氣象預報資訊,並預先做好防(減)災措施,例如強化田間排水功能、巡查植株及枝幹架設支柱等資材整備、檢查溫(網)室結構安全與使用塑膠網及不織布等覆著資材保護,如有破損應及早維修或更換、巡檢產製儲銷等農業設施(備)結構與屋頂及相關水電設備之安全、預備種子或種苗,俾利因應災後需要即時復耕等。 農糧署特別呼籲農友,進行防災整備工作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檢查設施屋頂等需高處作業工作,建議請專業人員協助;災害發生期間,應以保護自身安全為要。另外,於豪雨過後注意清園、排除積水,並加強肥培管理及防治病蟲害發生,以確保農作物產量及品質。

設置結構加強型溫網室

倘有災情顯現 請農友主動通報當地公所 農糧署已通報各縣(市)政府密切宣導相關防範措施,如果災害發生導致災情,請農友主動向當地公所通報,並可自行拍攝災害損失照片(內容包含拍攝日期、災損情形、相鄰田區、可識別田區位置之背景及衛星定位資訊,並自行標示田區坐落地段(地號)等) ,亦可運用農業部開發之「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拍攝當次災害之災損照片,作為災損認定之佐證參考資料。另請公所針對已屆採收期及需即時復耕作物等,先行拍照存證,並請地方政府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相關規定辦理災害查報與勘查,儘速協助農民復耕、復建。

水稻尚未達收穫期者,請農友於豪雨過後儘速排乾田間積水並加強病蟲害防治(資料照片,非本次災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