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吉東國小食農教育 土地為師認識美濃家鄉

客家電視台/曾宏智 高雄美濃 2024.05.10 19:05
高雄市美濃區,除了是南臺灣的糧食基地,還是全國有名的客家大鎮,2019年轉型成為客家人文實驗小學的吉東國小,以土地為師,把客家文化融入食農教育,透過生動有趣的實作課程,讓孩子快樂上課。 以美濃在地生產的紅豆來製作零食,小朋友都相當開心,在吉東國小的食農教育課,老師開啟的不只是,認識家鄉農產品的機會,還有塑膠包裝和生活環境的關係。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教師 江慧專:「如果你亂丟就會變到,可能到流到海裡面,海邊(垃圾)變成進了焚化爐之後,就會產生什麼問題,空氣汙染是一種,還有呢 燒完之後會不會有渣渣,這個渣渣就會產生了非常有毒的物質,像戴奧辛之類的。」 用吃來吸引學生靠近,也用吃來討論,如果沒使用塑膠袋,要如何把自己製作的零食帶回家,孩子一邊思考、一邊尋找答案,最後決定走出教室,把校園內的香蕉葉、楓葉帶回課堂,把它變成對環境友善的包裝袋。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學生 梁芸琦:「用來裝食物的一般都是塑膠做的,不過今天我們是用樹葉,老師有和我們說,這樣對環境比較沒有這麼大的破壞。」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教師 江慧專:「(塑膠)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然後帶他從2個觀點去思考,那真的塑膠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會是什麼,經過他的大腦思考之後,其實他才有辦法真正的去思考說,這一個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然後他自己可以怎麼做。」 「有聞到香味了嗎?有。」 把炒過的胡椒,均勻的撒在五花肉上,再用按摩的方式讓香料吸收入味,這個學習如何做鹹豬肉的課程,讓小朋友一邊動手一邊吞口水,以年節祭品為主題的食農教育課,講的是沒冰箱的年代,要如何把肉類保存下來的生活智慧。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學生 羅建霖:「我們是,是聽老師講,然後我們也有做,後面就會做得很成功,然後就會品嚐那個味道。」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教師 鍾采芬:「客家人其實吃的食物裡面,也有醃漬法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想說利用這個方式,帶入我們的課堂,課堂裡面,把我們掃墓的三牲的文化融入在裡面,要如何做呢?小朋友他們在三年級時,正好學到我們的公克的計算的方式,所以我們把數學領域的東西融入裡面。」 美濃是客家大鎮,也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校方指出,把地方特色融入日常教學,是實驗小學努力的方向,以客家和農業為主軸的教學,讓孩子有精彩的金色童年。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教師 鍾采芬:「透過爬梳文化之中,將那個飲食的技術,融入我們的課程裡面,教給我們的學生,學生學到之後,他會帶回家和家人分享,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小朋友就可以更能夠了解文化的脈絡,更加認同自己的文化。」 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小學校長 劉家宏:「原來客家文化,並不是一個研究的課題,而是它實踐在生活裡面的,我覺得在這過程當中,第一個是對他知識的理解,慢慢的型塑跟內化,成為一個客家人。」 用看的、用玩的,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學習知識,也在日常生活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2019年轉型成為客家人文實驗學校的吉東國小,希望孩子認識家鄉的文化,也看到自己的人文內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