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勝峯/台北 報導】台北市今年初通過公園管理自治條例,修改第十一條第一項第19款,禁止公園餵食無主之流浪貓狗。其公園涵蓋公園、綠地、廣場、民眾休憩之場所等,這些地方恰好是台北市流浪貓狗主要生活區,尤以河濱為最。一旦禁止餵食,將使流浪貓狗陷入飢餓災難,不但殘忍,且會造成嚴重反效果。
消息傳出,引起動保人士及愛心爸媽群情激憤,於4月12日聚集台北市議會陳情,要求重修自治條例,採取「餵食管理」,取代「禁止餵食」。活動現場參與民團及民眾達上百人,並由國民黨議會黨團書記長張斯綱議員本人,及民進黨議會黨團書記長許家蓓議員辦公室派員接見。
▲動保團體認為,禁止餵食,將使流浪貓狗陷入飢餓災難,不但殘忍,且會造成嚴重反效果。一位餵食河濱浪犬十幾年的愛心媽媽指出,現在流浪狗都已郊區化,市區流浪狗很少,原因是如河濱、綠地等郊區有人餵食,把浪犬固定在人口較少的河濱、綠地區域。如果不准餵食,流浪狗會因飢餓向市區流竄覓食,必然造成更嚴重的人犬衝突。該愛媽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過去國家公園未禁止餵食時,餵食愛媽因怕被罵,都會在餵食後清理餘食、餐具,保持乾淨餵食。然國家公園禁餵後,愛媽心疼浪犬飢餓,又擔心被罰,便採取偷偷餵食,食物丟著就跑,也不敢回來收食清理。禁止餵食的結果,是讓原本的乾淨餵食變成亂餵。
主辦團體認為,台北市和相信動物協會合作,進行流浪狗TNVR(誘捕、絕育、施打疫苗、回置),然誘捕浪犬絕育,必須餵食愛媽以餵食手段配合,否則根本抓不到。目前北市河濱尚有犬隻需要絕育,禁止餵食會造成誘捕困難,只能讓浪犬繼續繁殖,其後果是越禁狗越多。
▲動保團體認為,流浪狗TNVR(誘捕、絕育、施打疫苗、回置)政策必須以餵食手段配合,否則根本抓不到,禁止餵食反而會造成誘捕困難。台北市已實施街貓照護計畫(TCCP),即絕育,後續照顧(如餵食、除蚤、居民溝通等),這套方法在國外行之有年,是控管浪貓數量、衛生等最有效的方式。新版自治條例禁止餵食,恰巧破壞動保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街貓計畫。
餵食愛媽是唯一能親近流浪貓狗的人,也只有他們最了解、最能影響浪貓狗行為。他們是政府管控流浪貓狗的最佳夥伴,主管機關應給予輔導訓練,加以組織,規範乾淨餵食,並透過他們協助掌控浪貓狗動態,有助於降低人犬衝突。因此,此次請願要求重新修改自治條例,「餵食管理」取代「禁止餵食」。
▲動保團體具體請願,要求以「餵食管理」取代「禁止餵食」。雖經過動保團體向市府強烈抗議,動保處已採取某些行政措施,讓部分志工得以繼續餵食,然主辦單位認為,行政措施法律位階在自治條例之下,具有不確定性,換個長官可能就換個政策,因此要修改自治條例,取消禁止餵食流浪貓狗,明訂「餵食管理」相關條文,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禁止餵食所帶來的嚴重反效果,重新建立有效控管制度。(影音素材:記者吳勝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