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只好提出另一個新問題:為何28% 的選民,可以綁架 42% 的選民?為何 42% 的選民要追求人治?要自甘鐵粉?不以主人身分要求以「和平」為共同理念的政治人物「以競合團結」?台灣人民就是你和我,盼各位讀者領導台灣,向更高的心靈境界前進!(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
迎向2025,數學上有 2025= (1+2+3+4+5+6+7+8+9)² 的巧合,但願不僅是趣味,也是期許。人類歷史上的各種進步,總是進2退1,以緩慢、甚至顛跛似的算術級數方式前進。幸而二戰後,因科技帶動物質進步,再帶動心靈進步,期望自2025 後,全球人類的心靈開始以幾何級數方式成長。
全球人類,就包括你和我。
如何達成心靈成長?最近(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得獎者,寫的兩本書《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給出了部分答案。
新年應該向前看、向上看,但上周還是出現許多負面訊息。包括賴清德的談話,柯建銘的放話,與高安國、柯文哲案等。使我們在號召正能量中,又無法避免有些沉重。
《人口論》無法預知科技進步 無能脫離階級意識
馬耳傻思(常譯馬爾薩斯)在19世紀初提出《人口論》與同時興起的「國家主義」互動,激盪出一系列「生存空間」「地緣政治」「戰略地理」…思想,不僅促成了兩次世界大戰,至今普丁壓迫俄羅斯人民侵略烏克蘭,許多政客與其幫閑不斷鼓吹兩岸戰爭,都是這個「傻思」輾轉的遺緒。
馬耳傻思的《人口論》是指糧食生產只能以算術級數方式增加,而人口數量是以幾何級數方式成長,二者的差距將導致糧食匱乏和大饑荒等災難。再與當時各種帝國主義論者呼應,導出為了「愛國」,國家必須擴張掠奪,必須戰爭,必須先占有利地理位置以贏得預期的戰爭。
《人口論》是19世紀前全球普遍的「表象」,並不能算全錯。且他率先嘗試基於數學概念的「數量歷史方法」,就像亞理斯多德一樣,即使理論是錯的,但在「方法論」的貢獻不可忽視。(請參見本專欄《亞理斯多德─以學生為中心的全能老師》)
馬耳傻思與當時的帝國霸權論者,最大的失誤有二,第一,是無法預知科技的進步,可以解決糧食匱乏,國家可以不必掠奪而生存。第二,是沒有能力體會當時階級社會的全貌,各國全部是由極少數的統治階級與絕大多數人民階級所組成。而統治階級心理,人民只是奴工、炮灰,與牛馬無異,并不瞭解人民也會發展出「金字塔需求」。(請參見本專欄《為何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金字塔的解答》)
二戰之後幾次「綠色革命」,全球糧食生產總量已經超過人口需求,若是國際和平且自由流通,已經不會有匱乏現象。同時,各種其他民生必需品的生產科技也大躍進,只要是經濟自由化的國家「物質需求」基本上可以滿足。
從卑微的追求「生命延續」 到創造「尊嚴生命」的謹慎
當前科技進步的發達國家,人口不但沒有幾何級數成長,反而紛紛自動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就在「人類需求金字塔」,經由我在臺灣40餘年的實證研究,確認了人類有 三層需求,與一般性實證參數:
最基層:物質需求,即食衣住行、生命財產安全,願意滿足於此的人約為35%。
中階層:心理需求,主要是人權意識、社會價值,生命尊嚴,願意到此滿足的人約為55%。
塔尖高階層:榮譽/權力需求,又包括一體兩面的「使命感」或「控制慾」,願犧牲奉獻、或不計手段追求的人約為10%。
我的父母前半生生存艱困,在戰爭中搏命抵抗,或是流浪逃難,是史上人民的標準樣本。只有卑微的追求「生命延續」,加上醫療環境低落,子女倖存率低,只能多生。
經濟自由化的國家中產階級較能自然成長,物質需求滿足後,極大多數的人民開始有心理需求。
我們這代經歷過辛苦謀生,從社會底層爬到中產階級,其實也才有機會理解「養比生的責任更重」,為了創造「尊嚴生命」,選擇生育更為謹慎。加上養兒防老觀念淡化,女性解放促成晚婚晚育…形成周折但必然人口反減的結果。
《人口論》在人類資源不足,必須弱肉強食的時代,是個存在的「框架觀察」,但在今天,已經是個「傻思」。
今年貝爾經濟獎 看到了科技、簡化了制度
採用「數量歷史方法」,我們可以發現二戰前,各國只要有10年沒有戰爭,就可稱為盛世,而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維持30年以上和平。戰爭固然常屬對外,但因統治階層你爭我奪的大量內戰或清洗整肅,也給無辜人民帶來慘重災難。
台灣已經70餘年沒有戰爭,戰爭與人類的心靈成長互為因果。當前台灣是中華史上最幸福的一代,我們要將這種和平的心靈成長,因感恩而感染給全球更多的人民。
最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恰巧就頒給這個主題,三位得獎者的兩個主要理論,《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就是證實本文第一項觀點。而《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歸結為民主與專制的差別,則顯簡化。雖然他們知道「民主不是萬靈藥,引入民主是非常困難的。」卻沒有看清全貌並找到解決方案。
譬如他們舉出最重要的例子是橫跨美墨的邊境城市諾加利斯(Nogales),國界線將此地一分為二。外在條件都相同,但北邊美國居民相對富裕、壽命較長,南邊墨西哥卻深陷貧窮和犯罪橫行。他們本意是想證明是民主與專制制度的不同,但墨西哥也是實施民主制度,真正的關鍵點是什麽?
「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 訓政有被動、主動之分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國父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論。亦即國家發展是一種整合「政治制度」與「政治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其中「訓政」階段最關鍵,就是仍有強人,尚未完全還政於民,但國家目標已經包括了分配人民利益。(請參見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當前除台灣外,所有民主國家都經過100到400年的被動訓政階段,反復有強人興起、有人民革命,在鬥爭的間隙中慢慢教育普及、經濟自由化、公民文化素養提升,跌跌撞撞才進入憲政,也就是一般人簡稱的民主。
突然民主一定非常危險,「阿拉伯之春」興起至今已過 1/4 個世紀,各方還在互殺,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墨西哥也不過就是還在「訓政」的中前段,民主與專制不能簡單兩分,而是一條漫長灰階路。
專制一定是「大政府」,而憲政必須權力分立,趨向「小政府」,最好的「小政府」如瑞士,則必須先有「大人民」,就是教育、經濟、公民文化素養都在水準以上的人民。
國父沒被學術界認為是學者,所以一般人對「訓政」只是望文生義,并未深入瞭解。正如伽利略的「滾球實驗」證明他是人類第一位發現「地球重力」的人,但一則他沒完全說清楚,再則太超前時代認知,無人注意,當前教科書還是把發現者列為蘋果童話的牛頓。
台灣在光復後只用了40~50年,便走過了中點,來到憲政初步。就是採用了「主動訓政」,以和平的方式提升人民的權利與福祉,我們要把這種心靈成長的經驗與喜悅分享出去。
需求金字塔的頂尖 使命感 VS. 控制慾
新年應該向前看、向上看,但很不幸,上周還是出現許多負面訊息。
賴清德的元旦談話最令人困惑。他已經攀上「需求金字塔」的頂尖了,是不是分不清楚「使命感」和「控制慾」?是否已經將「言行不一」內化為反射行為?
賴清德強調「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但內容全部是反民主,民主就是多數決,要服務盡量多數的人民,但他都在維護相對少數的政權。民主就是要權力分立,他宣示的行動都是抗拒權力分立、尤其是對抗反映多元民意的立法權。他現在反對的,幾乎全部是他在野時爭取的,在野時甚至尤有過之。他也談「地緣政治」,但似乎近於要當地緣的戰場?而不是當地緣和平的絞鏈?
柯建銘「大罷免」「解散政黨」的放話,與他是否為「中共同路人」的疑案,對照高安國將軍及其妻被秘密逮捕,到底是犯了什麼罪,到現在還不公諸社會大眾?顯示了民進黨「挺戒嚴」的真實心態。
柯文哲案連謝長廷都說「證據薄弱」了,還是擺明以人為干涉司法。再押理由更不通,陳水扁案中被指控涉嫌洗錢的主嫌犯黃芳彥,被通緝,但從未到案,有因此延押陳水扁嗎?「賴清德式一國兩制」真是澈底!我非刑偵專家,但王義川公開說過「用膝蓋想也知道」,只要柯文哲敢對外通訊,就是取得物證之時。「你說、我說、她說」都不如「數位鑑識」有證據力。
為何少數可以綁架多數? 須回歸理念以競合團結!
心靈成長就要求同存異,就是和平共好、正義公道。
我們一再呼籲協助賴清德做好做滿。如果執事者一定要馬耳東風、甚至馬耳傻思,仍是二戰前的征服思想,而非包容心胸,許多願意遵守制度而支持者也愛莫能助。
幸而我們已進入憲政初步,有任期制,台灣人民還是有基本力量。
新年只好提出另一個新問題:為何28% 的選民,可以綁架 42% 的選民?
為何 42% 的選民要追求人治?要自甘鐵粉?不以主人身分要求以「和平」為共同理念的政治人物「以競合團結」?
台灣人民就是你和我,盼各位讀者領導台灣,向更高的心靈境界前進!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