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活古蹟亂整修 原屋主反映多年竟無效
照片為濂讓居整修錯誤的灶臺,記者賴御文攝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超過百年的市定古蹟「濂讓居」 ,為臺北市內少見的傳統農村建築,見證了周遭市區歷史的變遷,所以被列為市定古蹟。不過原屋主指出,當初整修有很多問題,但跟歷任市長反映卻都無效。
「濂讓居」全名為黃宅濂讓居,是黃家的古厝。從小生長在濂讓居的黃家第六代黃培仁說,原本的兩扇大門是檜木,後來才發現疑似被掉包了,換成了一般木料加上塗漆;除此之外,埕旁有一大座變電箱,是跟濂讓居完全沒有關係的設施,就算要放也可以放在屋後不顯眼的地方,而不是直接放在屋前;最誇張的是灶臺根本完全不對,只有一個開口不知道要怎麼燒火?煙囪還位於灶前又要怎麼炒菜?
黃培仁說,灶臺設計錯誤,根本是誤導,要改正這個錯誤並不難,但是他十多年來向直接來訪的好幾位市長以及官員都當面反映過了,當下市長與官員們都說太誇張,一定要修正,結果卻都不了了之。
黃家的開台祖、第一代的黃啟端在清朝乾隆15年(西元1750年)從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渡海來到臺灣,先在淡水開墾,一百年後移居到新莊,本來想在新莊擴大家業,沒多久後就在咸豐3年(西元1853年)遭遇了臺灣歷史上最嚴重的分類械鬥衝突,當年艋舺與新莊都是激烈戰場,兩個陣營各有幾千人一連多天在街頭火拼,死傷慘重,讓黃家怵目驚心,所以決定賣掉新莊的房屋土地,再搬到大灣莊,買了40甲土地開墾。大灣莊聽起來很古樸,就是現在的大安區,18世紀的時候是一片大湖,所以叫大灣。
黃家落腳大灣莊40年後,在西元1897年興建了5間閩南安溪式的紅磚三合院,目前唯一僅存的就是濂讓居。
濂讓居在西元1999年被徵收劃進校區,本來要拆除,還好經過各界爭取,在當年成為市定古蹟。政府同意黃家祖先牌位可以留在原地,以便黃家子孫繼續祭拜,讓濂讓居成為活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