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鼎科技/最重要的佈局:機器人大腦(蕭毅豪)5-2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2.23 18:27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製圖

獨家報導 蕭毅豪/評論

你和自己的心裡談判過嗎?無論哪種經歷、無論哪種情緒,其實都曾經在你心裡迴盪過,但那僅是存在於你的腦裡,AI 機器人也「想」這樣做,但人類還沒賦予他這項能力。

目前它僅可以跟你進行對話、聽你的心裡話,陪你釋懷,也可以與你一起協作某個樣品或是作品,更進一步的到來是,它會與你協商某件人、事、物以達成彼此的共識,甚至也能代替你參與下一場的商務談判或官司談判。現在我們就來看看,AI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未來能否由nVIDIA率先達到與你談判時,經過縝密的計算與模擬、預測,讓彼此都能雙贏的第一階段成果。

沒有天敵的AI 人形機器人

所屬澳大利亞的全球金融服務集團麥格理(Macquarie Research)在2022年9月一篇報告提到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滲透曲線將與電池電動汽車(BEV)相似,文章也提到電動車和自駕車(SDA)改變了遊戲規則,並讓這個產業發展迅速崛起,這也同步提供了人形機器人各種視覺、偵測、即時判讀的技術測試範本和案例。

但麥格理忽略了人形機器人不同於電動車的獨特地方

電動車屬於交通運輸類,當人類需要從A點前往B點時,除了電動車(BEV) 外,還有電動直升機(EVTOL)、電動巴士(EB)、電動飛機(EF)、電動船(ES)、高鐵、捷運等等競爭對手,但AI人形機器人並沒有這種對手,他們唯一的天敵是人類,但我們在醫療照護、心靈陪伴、家庭幫手、商務工作上極需他們的幫助,這造成了AI人形機器人會被快速開發的原因。

當有一種產品沒有天敵,你就可以想像,它累積帶來的營收將是相當驚人的,電動車等交通產品被財經媒體或產業分析師所宣傳的市場規模,將在AI人形機器人面前相形失色。

nVIDIA 機器人技術發展路徑

時序拉到2019年的1月,當時nVIDIA CEO黃仁勳(Jensen) 在位於西雅圖的「機器人研究實驗室」揭幕儀式上與新機器人進行互動,當時實驗室的重點是在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 CoRobot)上開發自家的Jetson嵌入式系統。並且同步發表一款廚房操控機器人(Kitchen Manipulator) 使用AI深度學習來偵測和追蹤物體,並記錄廚房中門和抽屜的位置。Nvidia的傑出研究科學家Nathan Ratliff也提到:「CoRobot,我們現在甚至可以稱之為機器人的聖盃。」

直到2021年nVIDIA宣布推出全球體積最小(尺寸110 x 110 x 71.65mm)功能最強大且最節能的AI超級電腦 nVIDIA Jetson AGX Orin™,適用於機器人、自主機器、醫療器材及嵌入式邊緣運算,也是最完整的嵌入式 AI 軟體堆疊技術,才算新的一哩路。

Jetson系統預料是人形機器人AI大腦開發的起始點,畢竟AI大腦可以從所有Jetson所連結的感測器中獲取各種輸入資料、定位自己、感知其環境、識別和預測附近物體的運動、說明要執行什麼動作並安全地讓人類知道自己存在的狀況至關重要。

nVIDIA 將可為人形機器人的AI大腦準備相當多的課程(意指:來自人類生存各種行業裡的資訊),例如能從曾經採用過Jetson系統的眾多需求者裡(意指:服務業、醫療保健、零售業、建築業、商業、以及工業用的機器人) 獲取人類生活的動靜態特徵值、或值得模擬的課程數據,這些課程讓它從小就開始在不同行業內的龐大數據做整理並且快速學習,對生活週遭開始演練、判讀、觀察與細度學習,並且在邏輯推理與堆疊上迅速完成最後的判讀,讓AI大腦自己往強人工智慧中心位置發展,預估是nVIDIA最穩健的技術路徑(Technical Roadmap)之一,因為此技術路徑將是延伸AI談判技巧的初始點。

即將完稿文章的今天,剛好是nVIDIA在官網公佈了第四季度和2024財政年度的財務業績,季度收入為221億美元,比第三季度增長22%,比上年增長265% ,並分配給股東每股0.04美元的季度現金股息,這是創造歷史紀錄的表現。

nVIDIA CEO黃仁勳同步表示:「加速計算和生成人工智慧已到了『臨界點』,全球公司、行業和國家的需求正在激增。」

這段話已經表明除了自己是全世界AI產業市值最大的公司外,也意味著AI已經進入到我們人類的周遭了,你還能忽視它嗎?nVIDIA這幾波的盈利或所屬投資人也將帶動下一次AI大腦的爆發性併購潮或投資潮。

與人類談判是AI大腦的轉折點,之後才是內心世界

談判對A I大腦來說,必須是一門信手拈來的技術,必須在當場做幽默的藝術語法溝通和優劣勢的即時判斷並把建議的結果回饋出來。

在2016年第三屆電腦與資訊科學國際會議(ICCOINS)一篇Muhamad Hariz Muhamad Adnan學者發表的文章提到:談判是實體之間的互動和過程,這些實體渴望就共同利益的問題達成一致,同時滿足各自的需求。

示意圖/擷取自網路
示意圖/擷取自網路

這個需求曾經來自人類,現在也會來自AI人形機器人。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 (Lisa Feldman-Barrett)她在2021年10月為BBC《科學焦點》雜誌撰文提到人與機器的主要區別之一是人有心裡的活動,機器人沒有。心理活動的核心是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與調節,即使今天的AI技術已經接近這一步,人的喜怒哀樂和情緒驅動的行為,仍是機器人難以企及的,。

下一階段我們可以預測的是nVIDIA將讓AI從元宇宙內、虛擬伺服器內走出來,進入人形機器人大腦裡,讓人們看到AI的真面目,包括表情、眼神等等(這部分我們將在下一章節做闡述),也能瞬間意會想表達的意思、瞭解彼此的感受,以避免在與各種機器人或人類協商、談判的過程中造成誤判。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