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家嘯 報導
俗稱以房養老的「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業務表現逐漸回溫。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2023)年底,國銀承做以房養老方案累計核貸7,838件、444億元;全年增加1,141件、66億元,件數和金額分別創此項統計的次高、新高紀錄。不過,承辦此項業務以公股行庫為主,民營銀行則顯得興趣缺缺。
承作以房養老業務主要是公股行庫,民營銀行幾乎停滯,以核貸件數來看,前6名皆為公股行庫,包括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臺灣銀行、臺灣中小企銀等。去年底光是這6大公股行庫承辦件數就達7,670件、核貸金額近428億元,占整體以房養老業務97%,尤其合作金庫貢獻逾三分之一。
以核貸額度成長率來看,6大公股行庫以臺灣銀行年升1.26倍,達8.78億元最高;核貸量以合作金庫169.8億元居首,土地銀行105.8億元次之,華南銀行和第一銀行約各有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4季有4家銀行承辦件數和金額均與上季相同,等於第4季完全未承做此項業績,其中更有1家民營銀行從2019年第4季就「零成長」。
銀行業者分析,民營銀行推廣以房養老較不積極,主要因為此業務算是政策性貸款,且限定60歲以上的老年客群人數較少,還必須承擔長壽風險、房價和利率波動等,此3大因素導致承作意願不高。目前以房養老仍以雙北承作量居多,主因是中南部老人觀念保守,希望留房傳子,或子女怕被批評讓父母老了還背債,因此不利銀行拓展。
銀行業者認為,以房養老較適合2類族群申辦,一是「缺錢養老者」,每個月能固定從銀行獲得一筆資金,避免無人照顧、臨時生病,或因其他事情須資金周轉,卻毫無現金可用,且能在既有的居住處所生活,不用額外負擔養老院費用;另一類則是「持有多房者」,可透過活化資產獲取穩定現金流。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