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05 15:21:56)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2023年12月2、3日舉辦林相變更臺灣史上的大造林時代高屏地區林業歷史研究發表會,由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進行歷史研究,深入探討「林相變更」政策。兩場次活動於高雄市六龜區及屏東市舉行,吸引地方學者、學子、對林業歷史感興趣的民眾計150人參與及線上參與70人,學者楊勝任教授、林業前輩何麒芳、郭三和、呂芳政、游興基、黃現服、羅國文及原住民耆老吳清川等也親自到場參與。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分署長楊瑞芬表示,屏東分署從110年起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進行本分署的林業歷史研究調查,藉由25位前輩訪談成果,建構南方林業史綱,112年度以南方林業中最與國際接軌的「林相變更」進行相關歷史研究調查,並攝製紀錄短片,「林相變更」是戰後臺灣林業史上的主要政策,因研究時間有限,所以選擇這個議題讓民眾理解當年的歷史背景,後續將持續研究蒐集以記錄完整的南方林業史。
座談會由紀錄片導演蔡弦剛先分享他以多媒材、多重敘事的方式呈現「林相變更」的多元面向,希望透過不同身份的參與者視角,深刻描繪這一歷史事件,也回應民眾提問說明以「變更之地」為片名一方面呼應林相變更,一方面也有土地歷經不同權利關係的演變的意義。
洪廣冀副教授深入挖掘歷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分享近60年前臺灣省林務局如何規劃及執行這一大規模的「林相變更」計劃,及1945「保林重於造林 造林重於伐木」因1960年代「配售軍用材」以致「濫墾盜伐嚴重」必須「清理清算」,在美援專家的主導下「多造林、多伐木、多繳庫」而啟動的林業時代背景。
屏東大學副教授李馨慈老師分享透過此計畫訪談參與林相變更的族人並以林業世代的身分補充,族人參與林業除了滿足經濟的需求或紓解思念的林班歌的產出,其實對於土地及環境資源的改變老人家也是有想法的。
六龜場從嘉義遠道而來的謝女士也分享當年父親工頭到屏東、南投招募魯凱族、排灣族、布農族工班從事造林工作的故事。
屏東場民眾發言踴躍,對這段陌生的林業歷史非常好奇,洪老師也回應當時的政策有達到一定程度的目標,也交流當時政策對森林環境的影響,也有民眾分享參與林相變更的不只是原住民,當時屏東的農民小孩也有被帶到楓港從事燒木炭及造林工作。
計畫成果預計在明(113)年2月完成並上傳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官網 https://pingtung.forest.gov.tw/ ,並規劃後續影像及文字的出版,歡迎對林業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參與後續研究和深化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