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島鏈』×『人文』策略聯盟計畫」讀書會17日登場,集結成功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及中興大學4校、近30位專家學者,透過閱讀、討論和思考,針對「歷史」、「文學」與「生態」三大面向,展開深入對話交流,爲10月11日「島鏈 ‧ 思想」開幕式暖身,展現成大厚實人文學術底蘊。
國立成功大學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中部以南學校能夠齊聚一堂相當不容易,今天讀書會讓大家相見歡,重頭戲還在後面;成大歷史悠久、人文底蘊豐富,曾經培育出司馬中原、瘂弦、段彩華等文學大家,未來會將此次讀書會討論結果集結成冊,產出「島鏈 ‧ 思想」相關專書,希望在臺南建城400年之際,讓更多人透過不同面向認識臺灣這塊美麗寶島,希望接下來的活動都能順利成功。
「團結力量大,跨校、跨學科爲學術界挹注新的思考和啟發」,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蔡群立主任表示,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近年致力專注發展「臺灣學」計劃,著重探究臺灣在地多元發展面向,透過歷史縱橫切面,省思及探析臺灣於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今年爲迎接臺南建城400年,舉辦「府看。府城」系列活動,邀請各行各業的專家談臺南百行百業,今年打頭陣參與「島鏈」×「人文」策略聯盟計畫,籌備「島鏈 ‧ 思想」活動,明年3月前安排相關大師講座、讀書會、密集課程等活動,盼能吸引更多人認識臺灣。
「一輩子最幸運的是還有機會能回臺灣」,國立中正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戴浩一主任感性的說,來到成大參加這麼有意義活動,想起自己在美國30多年回來臺灣工作時候,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縣,是全臺人口老化最快城市,在校任教時,發現人文在臺灣推廣相當辛苦,反而督促自己更加積極推動高齡教育等研究,透過與成大合作,能讓中正人文社科院能有更多發展空間,盼為臺灣研究提供更全面學術觀照。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蔡東杰主任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開始,長期以來全世界都以自然掛帥、科學治國為主,可是卻忘記全世界最好大學,都是人文社會與哲學系起家,隨著世代變遷,不變的是「人文」永遠是最貼近人類發展歷史學科,大環境雖不容易,但臺灣仍有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在自己領域研究發展,每所大學都有各自不同特色,把所有的人才集中一起增加總能量,下一次輪到中興大學,會好好接棒,一起學習成長。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莫加南主任表示,臺灣是一個不平衡國家,如果從學術角度來看,很多大型研究機構都在北部,存在著隱形南北差距,不過南部大學卻也培育出獨特學術系統,從一個非中心角度去思考臺灣,考量整個島嶼特色;高齡化、少子化、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是每個國家都正在面對問題,今年主題與臺灣學有關,盼能在4年4校合作之下,進一步思考臺灣主體性與文化,邁向下一個百年。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成立於2011年,由成功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4所大學組成,透過跨校研究及跨域整合方式,活絡聯盟教育及研發能量,帶動周遭產業發展,串聯4校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經年研究,發揮臺綜大聯盟優勢,加深4校在人文領域共同合作,今年由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擔任島鏈人文策略聯盟計畫第一棒,盼能透過豐富學術系統知識鏈,以跨校、跨域、跨國交流對話為主,鏈結臺綜大4校合作與學術系統,從歷史縱橫來對於島嶼建立更深遠連結,擴充臺灣研究議題,進而拓展境外東亞及東南亞研究。
「島鏈」是具多重積極學術作用與意義,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以「島鏈‧思想」為主題,「關懷在地人文」為切入點,講述臺灣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因在地與世界於必然和偶然之間碰觸,所產生衝撞和交流,對於不同政權交替、多元族群衝突、遷徙與融合跌宕,衍生出盤根錯節而多層重疊族群關係,從歷史梳理島嶼間存在關聯與依存關係,並從文學表現形式闡述島鏈生活思想,最後從生態倫理觀點論述,找尋族群與島嶼相互和共生關係議題,藉此深入探討臺灣島嶼文化多樣性和特色,共同發現島嶼文化獨特之處,探究其淵源和演變,進一步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存在和價值。(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