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走讀大崎村 省思土地開發與文化保存兩難

客家電視台/錢薇如 林敬祐 林秋伶 江長銘 新竹 2023.08.28 19:03
而透過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舉辦,就有藝術家選擇在轉型後的長春醫院舉辦影像特展,當中記錄了寶山大崎村,因為科學園區開發而逐漸消逝的過程,甚至還實際組成工作坊,帶領民眾實地走讀大崎村,了解客家聚落因開發,而改變的地景、地貌,進而帶來反思。 「然後我們很深切感覺到,就是科學園區才是改變竹東、北埔、峨眉地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眼神堅定和大家說著,這些年新竹家鄉地景的改變,新竹竹東客庄長大的藝術家彭雅倫,以及另外一位夥伴彭皓昀,用鏡頭記錄下,因科學園區擴張,而帶來的地景與生活的改變。 藝術家 彭雅倫:「有科學園區,也是我們很多客家的村落,客家人,他本身就住在這片土地上,自己的祖厝、家鄉,不過因為園區的關係拆掉嘛!徵收,然後搬移這樣。」 從空拍畫面俯瞰這片,興建中的半導體廠巨大基地,其實就是寶山鄉大崎村,往日滿滿的柑橘樹以及金黃稻浪的客庄景象,早已不復見。 藝術家 彭皓昀:「所以我們就去到大崎村,一個才搬走,要蓋新廠房的地方開始看,我們和科學園區的關係是什麼。」 一張張相片,記錄著新竹人形形色色居所的樣貌,但不管景物怎麼變,都可以看見十分醒目的香腸攤招牌,也耐人尋味。 藝術家 彭皓昀:「它(香腸攤)是大崎村那邊,工地現場長出來的一個東西,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空間,我們拿著這個香腸牌到哪裡去,就是希望我們在看到現在,新竹很多發展,因為科學園區帶來新的發展,新的東西,才會去想到,以前這些人其實也活在這片土地上。」 「原味的要等一下。」 香腸烤得吱吱作響、香味四溢,84歲的老闆謝文光在寶山大崎村出生,今年3月開始就在這經營起香腸攤,不時也會有許多工人來這消費,他就在這見證自己生長的土地,一點一滴的消失。 香腸攤老闆 謝文光:「忽然間變成一個,好像新生活的地方這樣子,隔壁鄰居大家好像都沒有溝通這樣,有差啦 比較不習慣。」 怪手正大力的開鏟,現場塵土飛揚,居民的屋子有些拆了,僅剩斷壁殘垣,但就不遠處的保生宮廣場前,陣陣山歌聲 十分熱鬧,而這也是目前在地居民,與大崎村剩下的唯一連結。 大崎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張家安:「每到農曆初二的時候,就會有那個寶山山歌班的人會回來辦活動,然後所以有些村民,他們也會跟著回來。」 也因此策展單位成立了「想像一個科學園區博物館」工作坊,帶著大家來到即將消失的大崎村,思考文化保存更多的可能性。 工作坊成員 謝先生:「這東西就其實滿有歷史文化的,有百年的廟還有百年的墳墓,然後居民都在那邊,大概住了4、50年了,所以今天來看一下這邊的,還有保留一些地方,來參觀一下,可能再過個2、3年,那邊全部都要變成科技廠了。」 工作坊成員 彭紹賢:「看到面前看,去年來看,屋子還好好的,看著它頭(頂部)那邊被打掉,完全沒有,最後的,看最後一眼就沒有,都變成廢墟,所以很傷心。」 想到原本在大崎村的老家祠堂,已不存在,彭紹賢感慨萬千,雖然大崎村景物人事已非,但藝術工作者們還是用影像、行動以及議題探討,緬懷著客庄的田園風光,進一步讓各界反思土地開發的課題,並關懷我們生活的土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