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秋光 • 人生/陳壽昌

台灣好報/ 2023.08.20 11:37

陳壽昌

宜人的秋光從窗戶上射進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 天一色”這美妙的詩句撩得人不願意呆在寂寞的辦公室裏。

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單這一望 便會使你的心胸變得像天空一樣寬廣,平時的不順心頓時就會拋在腦後。看那山巒層層疊疊,楓葉紅了,層林盡染,銀杏葉子卻黃了,是一種玲瓏晶瑩的黃色,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的黃色。

其他 樹木的葉也都黃了,雖沒有銀杏葉黃的精緻,卻也有風韻,一片片飄飄悠悠像降落傘一樣悄無聲息地落到地上,像一層地毯覆蓋 了樹下的土地,連那些不知名的小草也廝趕著漸漸地黃了。 黃色是秋天的特色,它表示大地成熟了。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蘋果、山楂紅了,梨子、柿子黃了, 山坡上到處飄散著水果的醇香味。田野上汽車拖拉機滿載著玉米、 高粱、紅薯、白菜、大蔥……喜悅在每個收穫者的心頭跳蕩。 秋天是大地奉獻出自己果實的季節。

秋天沒有夏天的酷熱難耐,沒有冬天的蕭條凋零,它是那麼 的練達,可是古人卻總是對秋言愁,我想那一定是沒有體會到秋天的真諦。我記起了林語堂先生文章裏的一句話:“世上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 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華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 偏狹,使他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

想到此我又想到了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三十歲以前應該是春季,三十到五十 歲應該是夏季,五十到七十應該是人生的秋季。在古時候,由於 生產力低下,古人發出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感歎,許多人現 在仍把五十歲以上的人稱為老人,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由 於社會的進步,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均壽命普遍增長,現在八十 歲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所以現代醫學界認為七十歲以上才能稱 為老人,才進入人生的冬季。

人們欣賞自然之秋,對人生之秋卻有一種畏懼感,害怕它的到來,即使來到了又千方百計地去掩飾。 進入人生的秋季,頭髮白了,臉上堆滿了皺紋,肚子漸漸隆起了。為了留住青春,於是一些人開始偽裝修飾,借用高科技的手段,用染發劑不厭其煩地把白髮染成黑色,臉上則抹上一層層的去皺霜,甚至不惜去美容院用化學物質去填平那一條條歲月刻 下的痕跡。

四季更迭,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就像世上沒有永動機一 樣,人也沒有永遠的青春,青春永駐只不過是夢想而已。 其實,我們何必勞神費力地自己做賤自己呢?人生的秋天有 什麼不好?你看那滿頭白髮不正是風度的顯示,發花的雙眼有著 Χ 光透視機一樣的洞穿力,臉上的皺紋不正是智慧的結晶,那隆 起的肚皮誰又敢說裏面不是滿腹經綸?這一切不正是表明你成熟了嗎?

五十而知天命,不正是對人生之秋的高度讚美嗎?人生之秋 有許多年輕人所達不到的高度。進入人生之秋,我們可以看穿時世,不為誘惑所動,我們泰然面對各種風雲變化,我們坦然觀望花開花落,雲卷雲舒,這種境界不進入人生之秋又如何能達到呢? 這不正是年輕人所羡慕的嗎?

所以我要說,朋友,欣賞你的人生之秋吧,不要去掩蓋去修飾, 大大方方亮出你的人生秋色,這樣才活得自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