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長期以統獨議題對抗,以意識形態治國,已經造成台灣長期內耗和空轉。兩岸關係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的重點是,怎麼避免雙方人民誤解的敵意加深,怎麼避免誤判、防範意外、做好危機管控,避免擦槍走火。總統候選人都得看明白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的三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接受美國政府面試時,兩岸關係是其中的必考題。你想知道美國政府想要的答案嗎?先給你個暗示:繞不過的現實是統獨都是假議題。
兩岸,當然不能只從兩岸來看
兩岸關係不論從海峽兩邊的小海岸,或是從太平洋的大海岸來看,現階段的統獨都是政客騙取選票的假議題。負責任和務實的做法是面對兩岸憲政制度不同的事實,多增進兩岸人民的經貿、文化、觀光和宗教的交流,確實增進兩岸人民的幸福,維持亞太的穩定和促進世界的和平。
「我們這一代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替下一代決定兩岸的未來。」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說:「我們應盡的責任是維持和平互動的契機,並讓台灣和大陸都擁有更多的籌碼和實力,去讓下一代可以做更多、更好的選擇。」這種見解務實、負責和前瞻,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認同此一看法。
當前,兩岸關係的兩大主旋律
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本來就不能純從海峽的小兩岸來定;2018年以後,從美國總統拜登主政以來,特別是加上俄烏戰爭、地緣政治的推波助瀾,它更必須從太平洋、印度洋,乃至東海、南海的大海域的地緣政治來衡量。
時間不一、空間有變,心態也有轉換,但美中台的最大公約數有變嗎?美國對中對台政策究竟是什麼呢?它包括三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一,美國承認已意識到有「台灣是中國的一個部分」的說法; 第二,美國反對任何使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第三,任何台灣問題的解決方案,都必須要由台海雙方的人民同意。這三點都是中美雙方在尼克森時代以來互相知會的。
中美對於台灣是否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各有認知的不同。當雙方對關鍵主題和內容有明顯差異時,建設性的模糊和負面列舉是解決爭議的良方。當正面界定有所困難的差異存在時,採用負面列舉,劃定雙方不能誤踩的紅線,例如:馬英九在任時提出的「政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胡錦濤主政時主張的「一中的內涵可有不同的解釋」都為兩岸開創了承平的時代。
年青,他們對中共政權的看法
「懼中,因此拒中」。筆者經常到台大、台科大、政大、師大、清大等校演講,庇校園海報裡發現香港反送中、習近平打破體制連任之後,年青世代對於自由民主信念深植腦海,他們對於中共戰機船艦三不五時繞著台灣航行,固然抱怨蔡政府政策不周,但在共產黨和民進黨中間做一討厭的選擇,他們又十之八九挑共產黨。這是兩岸議題無法迴避的現實。
另一方面,文明歸屬感也是不能忽視的核心價值。台灣1028課綱之後,「文明」代表社會歸屬感,擁有相同價值觀、美學、宗教和知識的人們形成文明集團,人們在彼此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台灣和中國都有儒家文明,但「台灣和中國仍存在巨大差異」;就好比南北韓,雖然文明相似,但仍不改「它們是具有不同文化和政治現實的實體」的事實。這種兩岸分隔七十幾年後產生的認知差異,恐怕也不是「一國兩制」或「台灣方案」可在短期內有效解決。何況,人類先天存在的出生和在地的身份認同,如果中共政權又動輒在國際上打壓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這種「天然台」的出生地的心理認知就更會水漲船高。
現實,三位總統候選人看明白了
根據民主文教基金會今年一月兩岸關係民調,關於是否同意以九二共識為前提,重新開啟兩岸交流對話?46.7%民眾同意,35.8%民眾不同意;至於是否支持「抗中保台」?35.7%民眾支持,50.8%民眾不支持。不過,三黨的總統候選人都要心知肚明,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識核心。
國民黨舔共,民進黨反中,是台灣社會截至目前為止的印象。郭台銘高舉中華民國旗幟,拒不服輸,後續效應幾可斷定賴清德躺著當選,根本不可能有朝野對決,固然柯文哲翹動台灣二次民主改革和兩岸和平發展的槓桿聲勢看漲。
藍綠長期以統獨議題對抗,以意識形態治國,已經造成台灣長期內耗和空轉。兩岸關係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的重點是,怎麼避免雙方人民誤解的敵意加深,怎麼避免誤判、防範意外、做好危機管控,避免擦槍走火。總統候選人都得看明白了!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