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白內障最常見的原因為眼部老化,以及過度曝曬紫外線。而白內障是不可逆的眼疾,即使透過藥物治療也只能減緩惡化速度,唯有水晶體置換手術能改善。
此外,散光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屈光異常之一,無論何種度數的散光,都會降低患者的視覺品質,若能在治療白內障時確實矯正散光,有助於提升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的視力表現。日前健保署最新核可新類別「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可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問題,並提供患者術後遠至中距離的清晰視力。
然而,白內障手術非一勞永逸,如果使用材質不佳的人工水晶體,還可能有二次白內障的風險。如何預防二次白內障、擁有符合生活需求的人工水晶體,一起聽聽專業醫師的說法。
術後擔心二次白內障? 晶體材質是關鍵
白內障手術後,仍可能有二次白內障的風險?四季眼科院長黃富誠醫師指出,二次白內障並不是真的白內障,而是支撐人工水晶體的囊袋後囊部分發生纖維化細胞增生,使得視力逐漸模糊,稱為「後發性白內障」。
此時,只要使用雷射治療來清除膜狀纖維化增生,即可恢復視力,不需要再次開刀。他提到:「後發性白內障與細胞增生有關,無法預期那些人是高風險族群,但可藉由慎選人工水晶體來預防」。
黃富誠醫師表示,可選擇具有 360 度環繞方邊設計的人工水晶體,材質經過特殊處理與設計,進而預防纖維化細胞增生,減少二次白內障的發生。
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
除此之外,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醫師還會依據患者的眼睛狀況、用眼需求、術後期待等條件來進行建議。黃醫師說:「人工水晶體已經相當進步,針對患者的各種用眼需求都已有相對應的人工水晶體可幫忙」。
他進一步說明,日前健保署最新核可新類別「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透過特殊設計,更可有效且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兩問題,提供患者術後精準、確實的遠至中距離的清晰視力。
黃富誠醫師指出,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能提供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中距離視力 (大約一個手臂的距離),讓患者在白天時,能清晰的使用桌機筆電、開車看導航、下廚打掃等,提升生活便利性。
再加上低夜間光學干擾及不過濾健康藍光特性,能提升夜間視力清晰度、避免眩光現象,照顧患者的夜間安全。像是夜間開車看紅綠燈,以及參與運動賽事等,除了夜間駕車更安全,也能提升日常生活品質。
透過術前詳細評估與溝通,增加術後滿意度
黃富誠醫師分享,他曾經幫一位 70 多歲的老先生進行白內障手術,患者有散光問題,但同時有夜間開車以及中遠距離的用眼需求,因此建議置換了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可以滿足其需求,但唯一缺點是看近時會稍微模糊。
他說:「為了讓老人家在術後不用戴老花眼,在手術時,非主力眼特別保留了一點近視,而非完全矯正到 1.0,讓老伯伯術後看近也能清楚,無須另外配戴老花眼鏡。術後回診時,老人家對於成效也相當滿意」。
新一代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透過嶄新的散光矯正技術,強化術後穩定性,提升患者術後視覺品質,也能同時減少眼鏡配戴率,實現許多患者「不戴鏡」的夢想。相較於傳統單焦散光片,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的費用僅高 1 萬元左右,CP 值相當高。他強調,「多花 1 萬塊就可以獲得更穩定、更優質的視覺品質,且能兼顧生活的便利性,怎麼想都相當值得」。
注意白內障初期症狀,治療千萬別拖延!
黃富誠醫師表示,白內障發生原因眾多,除了老化、高度近視、先天體質、紫外線曝曬等,如果本身有免疫疾病,必須長時間服用類固醇,也可能造成白內障的發生;或有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併發白內障。
黃醫師強調,出現視力模糊、視覺疲勞、近視加深、老花減輕、發生眩光、影像疊影、對比視力降低等症狀,應積極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在適當的時間做處置,而非忍著視力模糊之不便,以為過陣子就會好了。「千萬別拖延手術治療時間,恐造成病程惡化、周邊組織狀況變差,增加後續手術困難度及風險」。
當然更重要的是,出現白內障並造成視力降低及生活上影響一定要處理,如果遲遲不處理,使得白內障太熟可能會引發青光眼,需要緊急手術治療,甚至造成永久失明的傷害。他提醒,白內障手術已是相當成熟安全的治療,還能恢復視覺品質,何樂不為。
雖然現今白內障手術已經相當進步與普及,但白內障仍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呼籲有白內障初期症狀者,務必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獲得妥善治療。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