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語出聖雄甘地,印度國父,政治家。當前的美中貿易戰,過度的對抗和報復,只會造成更多的損失與危機。
一篇來自環球網未經查證的消息,輝達、超威及英特爾,隸屬美國的三大晶片公司,其首席執行長,將於本週前往華府與政府官員會談,遊說拜登放棄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而整起事情,來自6月底的紐約時報報導,當時的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獲得關鍵技術的能力,實施額外的限制,其中便包含高端晶片的銷售。
根據筆者近期觀察,美國之所以限制晶片出口到中國,其可能原因,是考慮到中國近年發展的速度,美國認為若持續放任下去,會威脅到其國際領導地位,以及全球軍事優勢。所以才限制出口的方式,扼殺中國的科技發展。唯有如此,能減少中國獲得先進技術的機會,並藉此削弱相關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自美國傳出這則訊息後,不僅引發中國內部的檢討,也為國內晶片產業帶來衝擊。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美中貿易戰對晶片問題的影響:一、中國存在哪些錯誤認知;二、美國限制造成的風險;三、如何實現互相依賴和共同發展。
「來自中國內部的反思」
首先,有時遭遇到壓力與挫折,不見得是件壞事,反而是一次的轉機。雖然,美國對晶片出口限制,尚未有更明確的消息,但是這一舉動,已經引發了中國內部的反思。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逐步審視中國國內情況,透過反覆檢討與改進,羅列以下幾點錯誤認知:
一、 任何高科技都可以通過“堆積”獲得。
晶片技術並非造橋鋪路,不是透過政府支持、不計成本投資,便可邁向成功的道路。人多不一定能集思廣益,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上,絕不可能有“大力出奇蹟”。反而需要是能在行業裡向下扎根,由科技公司網羅這些高水平人才,在每個步驟上發揮他們的奇思妙想,如此才能建立一套,屬於中國的科技研發生態系統。
二、 創新應該由政府主導。
政府並非無所不能,在很多科技研發的歷史上,只要政府介入太深,就越不可能成功。這是因為政府的專長,是治理國家、管理人民,而不是科技研發。讓政府主導創新,那就不是創新,而是一場災難!因為政府做事的原則,秉持三大點:求穩定、求保守、不冒險。所以應該是政府支持,交由民間科技公司主導,如此才能在科技研發的道路上,有所突破與進展。
三、 中國應該獨立自主。
美國這次的限制晶片出口,目的是逼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獨立自主”。可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中,光是在先進晶片技術的領域上,美國都不可能獨立自主了!因為他們必須依賴荷蘭的曝光機、日本的矽片與臺灣的晶圓製造。而中國本可以大量需求為目的,加入這個名為「互相依賴」的生存圈,卻因近年與美國的矛盾,而逐漸獨立於圈外,被迫走向孤立。
「美國限制造成的風險」
其次,拜登政府寧可犧牲國內經濟,放棄這龐大的市場,僅是為了將中國逼出全球供應鏈外嗎?若是這樣,那美國的企業與民眾,以及存在於此生存圈內的各國,要承擔的風險未免也太大了。接著我們透過以下兩點,來探討美國此舉可能帶來哪些風險:
一、 美國的晶片限制,終將迫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以獲得更多的晶片資源和市場機會(如日、韓兩國)。藉由分享技術、設備、材料等資源,以拓展全球市場空間,以及增加國際合作機會。
二、 導致全球科技產業的合作困難與不穩定性,並引發各國供應鏈的不滿,最終產生更多的矛盾與誤會,造成全球經濟再次陷入動盪。
總之,美國若真的限制晶片出口,不僅可視為經濟貿易戰的延續,也會造成全球晶片產業的衝擊。中國應該正視自身在晶片技術上的不足,改革創新體制,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美國也應該考慮自身經濟利益和全球穩定性,放棄過度對抗及報復的做法。因為在這場戰爭中,唯有建立在互相依賴與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照片翻攝網路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