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訂定2050要達到淨零排放,池上鄉公所就在今天(5日),也就是世界環境日,舉辦「池上樹光大道計畫」說明會,將媒介綠色產業業者與當地地主,在閒置土地種樹固碳,預估要種植160公頃以上,讓池上成為國內首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種下牛樟樹苗,宣示啟動池上樹光大道計畫,池上鄉公所,將媒介池上鄉民與綠色產業業者,用「承租」或「合作」的方式,優先活化閒置廢耕的山坡地,種植包括牛樟、台灣肖楠等7種高經濟林木,而業者只取落枝落葉做產品販售,而種樹固碳後,也有機會可以交易碳權。 池上鄉長 林建宏:「很多閒置土地的活化,然後讓所有池上鄉親,可以藉由土地活化,他的經濟再次提升。」 綠色產業業者 陳宇華:「種在這個土地上的樹,因為都是原生,牛樟、肖楠這些高經濟樹種,合約10年一約,時間到送給你,我們不砍走。」 池上鄉公所初估,地主每年每公頃有5萬6千元的地租,以及部分業者分潤或碳權收益,參加說明會的民眾雖表支持,但也提出疑慮,由於池上鄉大部分的農耕山坡地,都屬於國有地農牧用地,依法只能農作無法造林,而目前業者規畫的樹種,多半也不適合當地種植,而在地的生態工作者則提醒,造林時應避開淺山生態敏感區,也不該以單一樹種的經濟林造林模式,不要為了固碳,而忽略了生物多樣性。 生態工作者 林耿弘:「單一地區單一樹種的高密度的種植,可能會造成棲地單一化的可能性,那對於生物的友善程度,就不是那麼高。」 池上鄉民代表 羅菊妹:「(國產署)同意我們來種(樹),對農民來說也有一個收入,對大地的保護也很好,不過樹的種類可能需要考慮再考慮。」 綠色產業業者初估,只要在池上鄉有160多公頃造林固碳,就能讓池上鄉達到碳中和,但也有人認為,池上的電力及農業化肥等都屬是高碳排,公所在推動種樹固碳以外,是否也應實際力求減碳,才能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