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高美館攜手文藻傳藝系打造《時代之聲》Podcast 豐富多彩的節目6/1正式上線!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3.05.31 21:25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和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下稱文藻傳藝系)攜手合作,6月1日起將推出全新Podcast節目-文藻轉藝棧《高美館藝播客:時代之聲》。節目由知名廣播電台主持人-同時也是文藻傳藝系畢業校友的DJ馬士(凌士哲),與在學學生洪采妮、楊子萱與張仲儀共同擔任節目主持,以高美館展覽《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為核心主題,帶領聽眾們回顧1970-90年間臺灣解嚴前後的大時代文化發展。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表示,《南方作為衝撞之所》是高美館繼多元史觀特藏室首部曲《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後登場的二部曲,聚焦在臺灣70-90年這個現代藝術發生在高雄的時代,也帶著觀眾重回那段從戒嚴走到解嚴,藝術圈如何從增溫與沸騰,直到釋放無邊能量的解放過程。在展覽的教育推廣上,非常感謝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系主任連俐俐與系上校友和在學學生的努力,透過館校合作,共同製作並推出Podcast節目《時代之聲》,這也是繼藝術紀錄系列影片合作後,高美館和文藻傳藝系再次攜手,首次以Podcast形式進行合作,期待這個嶄新嘗試創造美術館與民眾不同的連結曲徑,借由聲音走入民眾的生活。

《時代之聲》由學生主持,以新鮮人的眼光、年輕人的視角,透過與熟悉該時代的人物訪談,重繪那個年輕世代不曾參與的時代,也讓美術館典藏常設展覽、出版與研究等成果,透過更多元的詮釋轉譯,深入瞭解南部藝術發展關鍵年代中的關鍵人物與作品。

連俐俐指出,《時代之聲》作為展覽的延伸,觀眾不僅能夠透過實體的展覽了解過去,更可以透過節目訪談重新認識臺灣這段不凡的南方歷史。此節目分為〈時代體驗簿〉〈你家才沙漠!〉〈解嚴前後-時代之聲、人間現場〉三個系列,從回顧戒嚴時期中禁方言、禁書、禁片等,探討在這個充滿禁忌的時代,文化、創作上的言論與思想檢查,再到曾經的「文化沙漠」──高雄,是如何經歷工人文學、藝術黑畫、五金創作、美軍舶來品等特殊的城市經驗,轉型為今天日受歡迎的觀光城市;並與國際議題接軌,探討藝術的自由。

《時代之聲》節目邀請到李玉玲、高美館研究發展部主任暨《南方作為衝撞之所》策展人羅潔尹、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墨林、當紅獨立樂團淺堤的主唱蔡依玲、法國電影學者倪娃法,重要文史專家、藝術家包括洪根深、陳水財、楊順發,以及高雄高級中學教官胡中中等人,從時代的脈絡、禁錮、高雄城市發展的紋理、人文景觀、藝術樣態等多元角度與議題,引領各位聽眾一起回顧這段衝撞的年代。

「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時代之聲》主持人馬士在「禁歌」這集節目中語重心長地說,「本來的工作就要接觸不少音樂,所以這一集的主題我相對熟悉,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民主、自由、興趣發展……,從來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瞭解過去,才能知道怎麼保護這些得來不易的事情。而藝文,只是一種角度,一種探勘當代社會的濾鏡。」

而對於千禧年後出生的大學生而言,這項計畫充滿挑戰。「不做功課不行,腦袋會空空。」曾獲金聲獎殊榮的另一位主持人張仲儀表示,「每次採訪前我都需要實際到老師的工作室預訪或從網路上蒐集資料,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養分。很多還是靠著老師們給我講述,一步一步才讓我足夠了解當時的脈絡和大環境的發展。」正呼應節目企劃「文藻轉藝站」之名,主持人們必須經歷消化吸收的過程,再以當代的節目風格,透過訪談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展覽主題的內涵,並透過學生們的口述,以不同的角度讓臺灣的歷史得以更加立體地展現。

《時代之聲》於2023年6月1日起,每週六晚上9點正式上架,並於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Sound On四大平臺上線,讓聽眾們隨時隨地都能收聽。更多《時代之聲》的節目內容,請鎖定高雄市立美術館網站(www.kmfa.gov.tw)或至《時代之聲》節目Facebook或Instagram查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