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正逢24節氣中的「立夏」 ,代表著夏天正式來臨!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黃俐瑜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台灣屬於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夏季常會大量出汗,容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秘訣要特別注意「養心」,並同時分享「4大養心穴位」,大家不妨跟著按按看!
▲黃俐瑜醫師分享「立夏4大養心穴位」。(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中醫所說的「心」,除了心臟外還包括心理因素,所以夏季養生需適時地紓壓,以避免心火內生。黃俐瑜醫師分享立夏的養生秘訣,首先在飲食方面建議以清淡飲食為主,因夏季陽氣上升,若此時食用過於油膩、易上火等肥甘厚味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導致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情形。
從陰陽五行理論而言,「紅為火,入心,可補氣補血」,所以夏季養心適合食用紅色的食物,如:紅豆、紅棗、紅麴、番茄、紅鳳菜等,至於烹調則以清淡、少鹽、少油之方式為主,並增加膳食纖維的補充,尤其要留意食物是否保存得當,藉此減少身體負擔及預防便祕、腹瀉發生。
此外,天氣炎熱難免大量出汗,而中醫常言「汗為心之液」,當出汗過多時就容易使精神與體力下降,進而感到疲勞,所以平時需適當補充水分,其中健康的人每天至少飲用1600~2000c.c.水分。運動方面,大家可從事較為的緩和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活動強度以不感到過度疲憊為合適,運動過後也建議飲用常溫水,補足身體流失的水分。
然而,立夏時節氣溫逐漸升高,炎熱天氣容易讓人感到心煩氣躁,故需適時疏泄壓力、調整情志,避免急躁與發怒,至於衣物方面則建議穿著蠶絲材質的衣物,除了能保持清爽外,同時還可減少皮膚敏感、容易有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民眾發生皮膚癢之情形。針對台灣濕熱環境,家中亦能使用除濕機,並將濕度設定於60%以下,以及吃點綠豆、薏仁等,身體內外同時著手,即可袪除多餘濕氣。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黃俐瑜醫師。(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不僅飲食、衣著、運動方面做調整,黃俐瑜醫師特別介紹常用於立夏的「4大養心穴位」:
1、心包經的「內關穴」
位於掌側腕橫紋上2寸,約3根手指、兩條肌腱之間,可寧心安神
2、心包經的「勞宮穴」
位於掌心、握拳時第2及第3掌骨之間,指尖碰到的位置,可清心火,亦可作為中暑暈厥時的開竅穴位
3、心經的「少府穴」
位於掌內、握拳時第4及第5掌骨之間,小指尖碰到的位置,可降心火
4、心經的「神門穴」
位於掌側、小指下方腕橫紋處,有寧心安神、清瀉心火、穩定自律神經等功能
更多eNews報導
好市多A肝莓風暴!台北市也接獲「疑似A肝確診」 衛生局:疫調中
俄羅斯遊樂園「旋轉飛椅」運轉中崩塌下墜!遊客尖叫重摔釀20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