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流鼻水,身體紅癢,耳朵時不時聽見莫名聲響,一般人可能會以為這些症狀是分開發作,於是開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結果是沒有一項痊癒!其實這些症狀很可能是互相連動的效應,而有一種病症正好可以應對這些症狀,就是「心律不整性搏動性耳鳴」。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他的診間曾有一名 40 歲男性就符合過敏、心律不整、耳鳴這些病徵,不但有打噴嚏、流鼻水等典型的過敏症狀,身體還會出現一塊塊發癢的紅斑,甚至常常在耳邊聽到心噗通噗通跳,而這種跟心跳同步的「搏動性耳鳴」屬於偶發性,往往是一陣一陣發作。
該名男子原以為自己是聽力障礙,但檢查後發現聽力檢查正常,惟心電圖顯示心律不整,平均每跳 3 下,就會出現 1 下心房早期收縮。於是醫師開立抗組織胺等處方藥,建議該患者放鬆心情、充足睡眠,必要時可求診心臟科醫師。3 天後該患者回診,並表示過敏緩解不少,已經不會聽見搏動性耳鳴,再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心律也恢復正常了。
心律不整引發耳鳴?專家建議這樣治療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過敏性心律不整,併發搏動性耳鳴。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主治醫師曾秉濤解釋:「在正常狀態下,頭頸部動脈搏動或血液流動是由血管內皮的感覺神經末梢,經由三叉神經或頸部脊神經傳進腦幹,再從『背側』耳蝸神經核傳進聽覺神經路徑,並向上傳遞,不斷交叉到對側,通過中腦再進入大腦,到達聽覺皮質後,被解讀為安全訊號,會依著心跳規律,自動將之抑制掉。」
患者如果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多出來的動脈搏動就會恰巧避開大腦的過濾機制,來不及被抑制掉,於是就會被患者「聽」到。因此,治療此病應以設法恢復正常心律為優先,如此一來串聯的病症就會自然消失。
找對病症成因 整體綜合評估最重要
曾秉濤分享,如遇搏動性耳鳴,一定要確認是否有顱內動靜脈畸形、動脈狹窄、動靜脈瘻管、動脈瘤等病症,不過根據臨床經驗,確實鮮少為腦血管病變,絕大多數是安全的。
例如聽障者,由於「腹側」耳蝸神經核缺乏從內耳傳來的聽覺訊息,只好允許「背側」耳蝸神經核的訊息傳進聽覺路徑;睡眠不足者,大腦一直處於過度活躍卻失調的狀態,過濾功能不佳;顱底頸椎關節退化者,無法吸收頸椎內動脈環的搏動,於是震動顱底骨,傳進顳骨,或是震動聽小骨,傳進內耳。
上述狀況都會讓患者聽見自己的動脈血流聲,可見成因複雜,陳建志提醒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透過全面性的精密檢查找出病因,如此一來才能排除危險,解除對生活品質的干擾。
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