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運動傷害韌帶受損使關節不穩定 增生療法搭配復健奏效

NOW健康/ 2023.03.24 09:08
新聞圖片

【NOW健康 林舒/台中報導】1名40歲女性因攀岩從高處墜落,造成右踝多條韌帶受損,第一次就診時腳踝明顯腫脹、活動受限與疼痛,幾乎無法行走。該名患者於受傷後第2周開始,陸續接受了4次增生療法(每次治療間隔2至3周),並搭配復健治療、運動治療,僅在傷後3個月就重新回歸了熱愛的攀岩運動,而且後續追蹤顯示恢復情況良好,半年後還得以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


人體能自我修復 給予刺激重啟反應

 
好康診所陳思璇醫師表示,運動造成的韌帶斷裂如果發生在肌肉較少的地方,例如手腕或腳踝,如未經妥善治療,急性期過後即使疼痛減輕,也可能會引發慢性疼痛和關節不穩定。特別是腳踝屬承重關節,一旦受傷就會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修復,建議受傷後及早接受增生療法治療,使關節穩定度提高,通常有接受增生治療的病人恢復狀況較快且臨床預後較佳。

 
陳思璇醫師還指出,韌帶的作用主要在於維持關節穩定;如有受損情形,易造成結構不穩定,因此除了會導致慢性疼痛以外,有些病患即便疼痛緩解後也容易於運動時感到不適或容易二次受傷。

 
針對此類的運動傷害,特別是傳統復健療效不顯著的病人,可盡早接受增生治療,促進受傷部位的恢復,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除了改善復原的狀況,也能預防再次受傷。

 
增生療法能刺激肌腱、韌帶等處加強修復,不論是軟組織受傷,或是退化造成的慢性疼痛,都可藉由增生療法刺激軟組織修復,增加軟組織的強度,讓受傷處獲得良好改善。


早期治療、適當復健 組織恢復更完整

 
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醣液可刺激組織短暫發炎,促進身體自行修復受傷的組織;也可使用PLT等自體血小板,藉其中的生長因子更快達到組織癒合的效果。增生治療後,有些人會有短暫腫痛感約3天至1周。針對這種情形,醫師建議可多休息,在疼痛趨緩後,做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待患部疼痛解除,即可逐漸回復正常活動,並搭配復健、運動訓練讓受傷的組織恢復得更完整。

 
陳思璇醫師說明:「早期治療、適當復健,大部分患者傷後可以恢復大部分的功能。」並提醒,為避免預防復發,運動前需要做好暖身運動、訓練時應量力而為、避免過度疲勞、注意所處環境,地面是否凹凸不平,多一份預防則少一份傷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黃斑部病變有3類! 醫解析危險因子與挽救視力新趨勢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