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2020)調查指出,2019年全球再生聚酯用量僅14%,離消費大眾的期待及國際品牌的承諾仍有一大段距離。而且,消費後或使用過的廢舊紡織品分散各地,欲分類收集達到經濟規模,以提供紡織供應鏈進行回收再利用,需整體系統性規劃,從設計、原料加工、成品製作到廢舊紡織品回收,缺一不可。其中,供應鏈及品牌如何提供再生纖維材料來源追溯性、產品安全性、對環境的影響性…等明確數據,及具公證性的認可予消費大眾,也顯著格外重要。
因此,紡織所積極推動及導入國際組織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 TE)推行的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 4.0, GRS)(以下簡稱GRS)於紡織產業。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再生纖維材料來源非常多元化,以再生聚酯纖維為例,可能來自消費後寶特瓶、海洋廢棄寶特瓶、聚酯舊衣回收,或者是生物基的聚酯纖維…等。如何讓再生紡織品具品質,進而產生商業價值,是一大重要課題。因此,產業如能依據GRS進行回收品質管制與管理,讓生產過程的廢料、廢棄物…等,可達到材質單一、產源集中,在供應鏈自有場域即可回收再利用,就可轉換為具商業經濟價值的商品。同時,希冀以GRS驗證具備涵蓋範圍廣泛、成本效益較易為產業接受…等優勢,擴大台灣紡織產業國際永續認證的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