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臺東詩歌節「行路」為主題 鼓勵母語朗誦

客家電視台/陳君明 臺東 2022.06.05 12:24

第11年舉辦的臺東詩歌節是臺灣詩界很重要的盛會,而今年以河洛、客、阿美等三種母語「走路、行路、rakat」為主題,詩人們分享曾走過的路途中,所發生的點滴心情。而朗誦詩歌比賽,也鼓勵參賽者以多種母語來表現,詩詞中的心境。 身著傳統服飾,拿著長槍,以越南語朗誦自小課堂上所學的,越南民族英雄寫的《南國山河》古詩。 抑或是拿著雨傘,口中念著詩詞,表達在城市雨中漫步的心境。 報名臺東詩歌節「行哪一條路」朗誦賽的參賽者,熟練的用華語、客語、河洛話等母語,朗誦自選的詩詞,多元語言混用可以說是,臺東詩歌節的長久的堅持,但對參賽者來說,用母語唸詩也是不容易。 參賽者 林翔鈺:會聽不會講,所以其實是聽得懂客語,但是不會,不太會說,會說一些些,對,但是真的花了一些時間,去準備客語。」 參賽者 阮氏好:「大家可以交流一些詩這樣,可以跟大家宣傳我們越南的詩這樣,感覺真的很酷。」 臺東大學主辦,已邁入第11屆的臺東詩歌節,今年以「走路、行路、rakat」,客、河洛語及阿美語的走路為主題,鼓勵大家用母語來創作朗誦詩詞,展現平日「多語」的環境與美好。 臺東大學華語文系副教授 簡齊儒:「走路、行路或者是rakat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在我們的生活裡面的,一種生活的實踐的方式,所以多語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真實方式的一種投射,那希望就是在這次的詩歌節裡面,大家可以記得這個語言的美好。」 除了朗誦比賽外,來自全臺老中青原、客、河洛等知名詩人,也同聚分享各自的創作,臺東大學華語文系強調,在疫情嚴峻的當下,朗誦閱讀詩歌,或許可以緩解人們煩悶的心情,帶來正面的能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