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她罹癌,但直到離世都沒讓媽媽知道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2021.10.09 12: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面對死亡,是每個人的難關,但最近,我的身旁有一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例子,更是讓人心酸。患者是四十四歲的女兒,她的主治醫師很遺憾地宣布,癌症進展到醫療也無能為力的階段,因此建議是不是開始考慮採取安寧療護。但長年來照顧患者的是七十四歲的母親。母女兩人都不想放棄,更捨不得對方,於是想方設法,要找找是不是還有再拚拚看的辦法。

「我女兒死了,我女兒就這樣死了!」
這讓我想起八十四歲的沈阿姨。沈阿姨有輕微的失智症症狀,特別在生病、失眠或是住院的時候,就特別容易發生譫妄和幻覺現象。

回想起沈阿姨七十四歲那年,她頭一次來看我的門診時,這樣說:「我睡不著,需要安眠藥。」語氣彷彿述說「我口渴了,想喝水」那樣的自然。

倒是我懷疑事出有因,於是問:「最近發生什麼事了嗎?」

原本態度平靜的沈阿姨突然淚流滿面:「我女兒死了,我女兒就這樣死了!」

在沈阿姨邊哭邊講的過程中,我慢慢理解,原來沈阿姨和女兒兩人向來親密。女兒結婚成家後,每月還會定期找一天回老家,陪媽媽坐坐、聊聊天。

沈阿姨從沒覺得女兒有什麼改變,但到最後的兩個月,女兒推託說家裡忙、走不開,人不來了,改用電話和媽媽講講話。

女兒過世之後,沈阿姨才知道女兒罹患癌症。女兒沒出現,是因為治療效果不好,到最後,還是被癌症擊倒而離開了人世。

沈阿姨的女兒想必是不希望深愛她的母親為自己擔心,可是,她這樣的離開方式對被蒙在鼓裡的沈阿姨來說,也是一大打擊。

連跟女兒告別的機會,都沒有
沈阿姨哭著說:「我好愛她,可是她好殘忍啊!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來處理。自己做了決定,不讓我知道,從頭到尾都把我排除在外後,就自顧自地走了。我根本不知道她生病了,連要跟生病的她告別的機會都沒有。」

沈阿姨接過我們遞給她的面紙,但眼淚卻是愈擦愈多。

她說:「我女兒走了,每天我只要看到我女兒每次回家來習慣坐的位置,她帶回來給我吃的零食,我就會一直哭。

「醫師啊,我好想她。我們家裡最能和我聊的人就是她了!幾年前,我先生過世後,我就開始自己一個人住,所以她定期回家陪我的時候,就是我每週最期待的時間了。可是她好殘忍啊,一個人承受治療的痛苦,一點都不讓我知道。打電話給我,故意讓我以為她只是忙,才沒有回家。然後,她就這樣消失了,我連抱抱她,跟她說再見,都沒機會啊。」

沈阿姨持續來看門診,吃藥對她有幫助,但她每次來,每次哭泣,對她也有幫助。

我們一次次聽她講心中的痛,直到她的憂傷漸漸減緩。

讓她知道,總有人願意聽她說說話
不過,沈阿姨的身體也很快地崩頹下去,特別是脊椎出現了問題。常因背痛苦惱的她,在神經外科醫師的協助下,三年裡開了三次刀。

每回剛開完都有明顯的改善,但不知道為什麼,過沒多久,疼痛的老問題就又回來了。

我很困惑在沈阿姨自己一個人住的日常生活中,怎麼會遭遇到導致她背部受傷的事情呢?

聽我這樣問,沈阿姨幽幽地說:「和我那死掉的女兒有關啊。這幾年,她先生失業了,帶著孩子們一起搬到我家。我要準備大家的三餐。我這個女婿不認真找工作,每天就是吃飯跟睡覺,也不管孩子們不愛讀書的問題。我忍不住管一下,但每次我叫孩子們去讀書,他們就一臉不高興。老實說,我提供免費吃住,有時候還要借點錢給他們。這樣的生活,我覺得好累啊。」

嘆了長長一口氣後,她繼續說:「回想起來,我這個女兒啊,個性和脾氣都太好,導致她先生和孩子們把很多事情都看成理所當然。你看,現在我當老媽子管他們,都被嫌棄了。可是到了這年紀,還有人像我做這麼多嗎?照顧孫子們還勉強說有道理,畢竟有血緣關係,可是,她先生呢?」

說到後來,沈阿姨對我坦白:「醫生啊,我想把他們趕出去。讓他們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不能就想著靠我這個老婆子來過日子。」

接著在幾次門診中,我們就是耐心聽她描述和女婿與孫子們之間的衝突。我們提供支持,讓她知道總有人願意聽她說說話。

「我覺得很疲憊,大家也覺得我很難搞。」
幸好沈阿姨也是有智慧的人,最終還是把事情解決。後來,我也因為職務調動而離開這個門診,本想再沒有機會遇見沈阿姨。沒想到,兩年後,卻又意外地在醫院相見。這回沈阿姨是因為暈眩、全身無力而來住院。

住院後,做了全身檢查,我確定沈阿姨沒有中風等重大異常現象。推測她的暈眩問題或許和失眠有關。

原來這幾年,沈阿姨持續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拿藥。只要一不舒服,就是拿藥。一覺得沒效,沈阿姨就換一家診所。累積下來,藥物的分量太多,她搞不懂應該怎麼辦,就隨便亂吃,到最後,因為身體太不舒服而來住院。

住院期間,我們幫沈阿姨調整用藥問題。她覺得身體舒服多了,於是順利地出院回家,改由定期門診,做後續追蹤。我們也就在門診中,接續起過往的緣分。

可惜,這時的沈阿姨嚴重重聽。好幾回,我都要靠在她的肩膀旁,對著耳朵講,她才能聽得懂一兩句。

這樣的對話方式很辛苦,需要雙方都拿出耐性和時間。

沈阿姨感嘆:「當我愈來愈聽不清楚的時候,我只能看著大家滔滔不絕地說話,可是我一個字都聽不清楚。我都還沒有時間,搞懂到底在說什麼,大家已經說完,走了。我覺得很疲憊,大家也覺得我很難搞。但是啊,大家沒想到吧?我年紀大了,就算聽得懂,反應也很慢,更何況我從一開始就聽不清楚啊。我很慶幸住院時,能和你這樣好好說話。因為即使到門診,你病人多,像是在打仗,要慢慢談,可不容易呢。」

我只能回以尷尬的一笑,心裡想著:「阿姨的另一個女兒,還擔心她失智呢。聽她講話這麼有條理,我看阿姨心如明鏡。很多的誤會,應該都是大家一開始就沒辦法好好溝通,導致雙方沒能確認對方聽到的意思和自己表達的意思,是不是有差異。」

如果長輩聽不清楚,我們就靠在她耳邊,慢慢說話
接下來幾年,我們持續在門診中見面。有時候沈阿姨住在台北的女兒會特別南下陪同看診,但大部分時候,是一位住在阿姨家附近的七十四歲司機陪同。

這位司機長期搭載阿姨居住鄉鎮的年長者們來醫院。有時,也陪著看診和拿藥,之後再把長輩原路送回家,賺點小錢,也幫長輩們在外打拚的兒女們,分擔一些照顧工作。

司機阿伯的出現,讓沈阿姨多一個聆聽的對象,稍微紓解她心中的憂愁。

只是,人的身體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走下坡,後來沈阿姨因為胃出血加上泌尿道感染而住院。因為身體的不舒服,她出現日夜顛倒、意識混亂的現象,總是板著臉,不理人。醫師判斷是失智退化,以及急性意識變化。

沈阿姨在台北的女兒南下照顧,也請我去看一下。

我一踏入病房,一句話都還沒說,沈阿姨先開口了:「陳醫師,你來啦!我這次來是因為胃很不舒服,泌尿道又感染,我心情很差。可是看到你,我心情好些了。」

見到媽媽心情變好,而且講話內容正確,沈阿姨的女兒明顯鬆了一口氣:「之前我媽或許是生氣了。」

沈阿姨點點頭:「我是真的很生氣!因為你們都自己講自己的。話說完就走,沒人想聽我說話。我就看你們嘴巴一直動,但到底要說什麼,我都搞不清楚。」於是,我勸沈阿姨的女兒:「我沒有特別厲害。我只是知道要順著阿姨的個性與狀態來相處。當她反應比較慢,我們講話就慢一點。如果她聽不清楚,我們就靠在她耳邊,慢慢說話。」

幾天後,阿姨結束療程,出院回家。離開前,她對我說:「我女兒走後這幾年來,我不好過啊,我很憂鬱,但也漸漸理解人生就是很多無奈。除了家人分別,我也漸漸老了,身體愈來愈不好。我知道,我身旁的人很努力地要陪我,只是,大家真的都好忙啊。」

她心底最沉重的傷痕與缺憾
我看著沈阿姨的神情,回想起這些年間,她點點滴滴的變化,最忘不了的,必然是一開始時,她提到的女兒因病去世,她卻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這件事。我了解這一直是她心底最沉重的傷痕,後續幾年的諸多變化,都和這個缺憾脫不了關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