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霖 高雄】
高雄市客委會將新客家文化園區的一隅,劃設為螢火蟲專屬復育區,經過土壤改良、池水引流,食物鏈建構與移除天敵等作業,近日共野放上千隻水、陸生的螢火蟲幼蟲,預計明年就可以成為螢火蟲聚居的園區。
「這叫做台灣窗螢。」
上千隻的台灣窗螢與水生黃緣螢等幼蟲,被野放於高雄新客家文化園區,因為這裡不但蘊藏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更有適合復育螢火蟲的水生環境。
螢火蟲復育專家 王順安:「小水池引水到大水池,然後產生一個叫做溝渠的流動,很適合,生態的部分很適合,在這裡營造水生的黃緣螢。」
「火焰蟲,點希望。」
高雄市客委會在新客家文化園區,劃設螢火蟲專屬復育區,一方面著眼於螢火蟲是蚊子的天敵,可以用來防治登革熱,一方面也希望能在都會區營造一個賞螢的生態亮點。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楊瑞霞:「園區很多蚊子就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來做,這個消滅蚊子,又可以復育都市區的螢火蟲。」
根據高雄市客委會的規畫,螢火蟲的幼蟲經過野放後,預計明年4月的夜晚,園區就會出現點點的螢光,屆時不但可以成為生態教育的場域,也能進行螢火蟲相關的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