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書評》美式民主造就了川普亂政——評李本京著【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

優傳媒/ 2021.05.05 08:06

作者/熊 玠(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最近美國有兩組怪象,惡劣之程度史無前例。一是總統教唆親信包圍並傾軋國會;二是社會上暴亂、毆打、槍殺事件層出無窮—-有些牽涉族裔對歭,而有些竟是無緣無故的暴力之突發。由於新冠疫情蔓延,華裔人士卻面臨無端的欺淩、毆打、甚至屠殺之遭遇。凡是此類案件發生,警察出面維護救援時,亦常遭惡意群眾反目相見、甚或饗以槍擊。

 

亂象責任誰屬?

 

這兩種失控亂象,如要追溯其究竟,幾乎均可歸咎於一人之身,即剛剛敗選後卸任的前總統唐納‧川普。這些怪象正是李本京教授巨著探討的主要課題。因其論事深入與透徹,讀者可藉此書的分析,對美國社會與歷來被高度標榜的美式民主,得到更深一層的瞭解。

 

本書分五部分,環環相扣。雖所談問題廣闊複雜,但因其分析之邏輯嚴密,故而前後一氣呵成。一般其他論者注意力僅由川普究係何人為起點,而本書則兼顧川普之信徒來源為何。有此一問,乃得出“被遺忘的人們”(見下)之浮現。由於這些人們的全力支持(再加美國選舉制度[選舉人票]之助),讓川普在2016大選中脫穎而出,雖在大眾票(popular vote)上輸給對手,但卻幸運當選總統。

 

“被遺忘的人們”對華盛頓內圈人之反彈

 

要瞭解何為“被遺忘的人們”,我們須認知華盛頓的政治圈一向有所謂的“內圈人”(Insiders)之存在。通常他們都是美東[常春藤]大學出身之菁英。任公職者多半具有此種背景與關聯。而與此內圈無緣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同路人統統屬於“被遺忘的人們”群體之一部分。川普在兩點上深受這個群體的青睞。第一,在他競選總統之前從來沒有一天在政府任職,所以他絕不是所謂的華盛頓“內圈人”。 第二,他以“使美國再度偉大”與“將就業機會帶回美國”做競選號召。這個響亮呼喚,除了得到很多“愛國”選民的共鳴以外,對那些“被遺忘的人們”也激起了一種微妙的迴響。

 

因為提起使困境中的美國再度偉大,其中有一個平行的暗語,即要使得那遭受忽略已久的“被遺忘的人們”亦有抬頭發揚的希望。這個暗藏信息,只有那確實被遺忘的人群才能體會與感受。所以在2016大選中大眾選票(popular vote)的計算,雖然川普輸給對手兩千萬張票(62,984,928對 85,853,513。相當於46.1% 對48.2%),但他仍然得到六千多萬張的選票。

 

可見“被遺忘的人們”的票數可觀。而在2020的大選,雖然川普四年總統任內不但乏善可陳,而且國內失誤(譬如對新冠疫情控制之失誤,徒然導致更多美國人感染與死亡),再加外交失誤(得罪了所有盟邦與友邦,包括北大西洋公約之會員國在內),但他的大眾票仍然有七千四百多萬張(佔全體票數之46.8%,比四年前還多出了0.7%)。

 

本書作者妙筆生輝,對此現象名之曰“突然,必然”。意即先有川普“突然”之出現,乃造成美國分裂之“必然”後果。當然,後果遠不只此。譬如造成華盛頓四年來史無前例的失序與毫無章法等,皆是不爭之後果。對此我想增加一點個人之觀察:由於川普在進駐白宮以前,從未有一天政府工作經驗,所以他總統任內四年經營政府公器,一如他經營自己私人公司的作風。故而一人作主拍板、任意解除與聘顧主要職工,以及朝令夕改等事跡,正如發生在私人公司一般。猶有甚者,在經營發生故障或錯誤時,就像私人公司的老闆一樣,無須認錯。設如能推辭或歸咎於別人,在所不惜;甚至造假扯謊,亦如家常便飯。當然別的生意人老闆並非皆有此等陋習,但川普確是如此。

 

譬如扯謊與大言不慚一節,據媒體統計,川普上任後不到兩年已扯謊兩萬多次。我還可以借兩個實例,對此做一番“畫龍點睛”:(一)為了推卸他處理新冠疫情不力,川普厚顏將之歸罪於中國,並稱之為“中國疫苗”的來襲;鼓勵美國人向中國要求賠償。從此美國的華裔即遭受空前未有的遷怒與仇恨。(二)另外一次睜開眼睛說瞎話,是在2020大選結果發表以後,川普不接受拜登當選之事實,反而堅持是他自己勝選,只是其勝利被別人偷走了。並且以此理由,下令白宮職員不可辦理政權移交。

 

本書之最:川普的親信與華府高層作業之透視

 

李本京教授大作,涉及之層面與論述之課題,遠超過美國之分裂與分歧,還深入檢驗破碎的民主。五篇中每篇均有特殊貢獻:頭兩篇交代了川普的淵源與發跡,以及他對美國分裂之責任。再有兩篇論及(主要在川普主政之下)的美國外交理念與策略,以及美中關係—包括其間的新冷戰。最後一篇,如與其他類似的研究與報導相較,我認為是獨樹一幟,特別值得介紹。

 

儘管美國標榜的是民主(而且認為是別國均有責任應當模擬的)制度,但並未阻止川普取用忠於自己的私人來協助他經營政府公器。譬如“任用女兒與駙馬為顧問。”本書還指出川普用人原則,不外乎以下幾項:

其一,忠於主子;

其二,內舉不避親;

其三,強烈支持奉行川普思想者,如班農(Steve Bannon)、波頓(John Bolton)等。

其四,與重磅金主有關者,如KOCH企業支持的龐培歐(MIKE POMPEO);

其五,善鬥者,例如納瓦羅(PETER NAVARRO),就是一匹戰狼,對川普則百依百順。

 

說這是李本京教授在本書特殊的貢獻,是因為他藉此將美國民主的破碎,如同社會的分歧一樣,和盤托出無遺,以饗讀者。更激起吾人對民主做出必要的深思,一反若干崇美人士素來盲從之傾向。

 

結束語

 

有西方哲學之父之譽的古希臘先賢蘇格拉底(Socrates),對民主有深入的評語。由於民主制度取決於投票選舉,因此他指出民主之優劣乃出於茲。如果選民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對競選人之選擇有認真的考核,則這樣選出的結果,他名之為“睿智的民主”(intellectual democracy)。但如果選民因為投票之權利與生俱來、故不假思索而輕信競選人“花言巧語”之號召,由此投票產生的結果將是不堪設想,他稱之為“票源與生俱來之民主”(democracy by birthright)。

 

我們且看近代史之實例,希特勒是吹噓能扭轉德國垂危之經濟的煽動家,因而高票被選為德國總理。臺灣的陳水扁也是勝選的煽動家。當然,這些只是最顯著的例子。所以,川普以“使美國再度偉大”煽動號召而當選,就不足為奇了。反而是對這些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怪異,蘇格拉底在兩千五百年前已有警言相告,值得我們欽佩 。 

 

不過蘇格拉底的現代徒子徒孫,有鑒於川普任職的表現,可以增益一項警語,即,美國的民主制度,雖有憲法與修正案作榜樣,可是因為其賦予總統的權柄之高,留下很大的迴旋餘地;再加上兩黨對歭與國會對總統制約之有限,因此當無原則之人如川普者當政,又兼有“被遺忘的人們”之擁護,則盡可以置民主於不顧、而達到獨裁之事實。這正是讀罷李教授大作後可能得到之“餘音”。

 

#【傳奇--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2021黎明文化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