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爆發年代 瑞克米勒獨腳戲登歌劇院

民生@報/ 2021.03.22 11:36

【文/陳小凌】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加拿大籍劇場創作者瑞克.米勒(Rick Miller)在2015年推出獨腳戲作品《爆發年代》,有如打開一顆時空膠囊,把70年前的歲月帶到我們眼前。透過通俗手法與高低科技的交替運用,讓千禧世代的觀眾找到與上個世紀的對話空間;同時讓年長的觀眾,經歷一場回憶之旅。4月24和25日台中歌劇院登場演出,更在台灣劇作家耿一偉的協助下,融入臺灣的故事。

 

瑞克米勒的獨腳戲《爆發年代》劇照。台中歌劇院提供。

 

瑞克米勒的獨腳戲《爆發年代》,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經歷1945年到1969年的戰後嬰兒潮世代。米勒沿著三位主要角色的故事線出發:在父權主義下長大的梅迪(Maddie)、被列強占領的奧地利青年魯迪(Rudi)與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勞倫斯(Laurence),三位主角交會,也改變了各自的人生。

 

米勒在100分鐘內扮演100個角色,從兔寶寶、邱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到巴布.狄倫(Bob Dylan),運用多媒體影像轉換時空,歷經二戰戰後、冷戰、美蘇太空競賽、越戰、美國人權運動、搖滾樂的誕生,透過一種縮時影片的概念,以獨白、流行歌樂與影像創造出時代的縱深與層次,窺見政治與文化的時代變遷,趣味盎然。

 

《爆發年代》花了3 年時間籌備,而創作的起因,則來自瑞克.米勒對自己父親過往生平的好奇。觀眾會在演出中,對瑞克父親有更多理解,因為他出生自維也納,最後移民北美。這就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所造成的結構性變化,沒有任何國家或國民是可以獨立於世界之外,世界大戰就是促成全球化現象的第一波爆發。

 

瑞克米勒的獨腳戲《爆發年代》劇照。台中歌劇院提供。

 

2014 年1 月,《爆發年代》在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劇院Theatre Calgary 進行,並於大廳舉辦演後座談,瑞克.米勒回憶起當時,有一位18 歲的年輕觀眾舉手回應說:「我好希望能和祖母一起來看這場演出,我的祖母幾週前過世了。透過《爆發年代》的演出,我對祖母能有多一點理解,在演出中窺探她的生命

經歷。」

 

瑞克.米勒,自然也重視臺灣觀眾的反應,雖然整體演出結構與細節都相當完整,但依舊保留著因地制宜的修改空間。他在接受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邀約後,隨即提出希望能有人協助他,在演出中找到適當的在地歌曲與歷史事件,好讓觀眾可以感覺到這齣戲也是在對他們說話。

 

耿一偉指出:《爆發年代》在1951年的段落播放了卡通《兔寶寶》,這是台灣許多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實際上,《爆發年代》中提到從1950年開始的各種通俗文化,不論電影、電視、音樂或消費廣告,臺灣的觀眾越看會越感到熟悉。

其實,這樣的現象不過是反映了20 世紀下半的歷史真相,在東西對抗的冷戰時期,雙方集團都各自以蘇聯與美國為核心,而他們也決定了其他國家的文化與意識形態的走向。不要說臺灣,其實像是韓國或日本,又何嘗不是在戰後接受美援並強烈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不過這齣戲畢竟是加拿大人的作品(瑞克.米勒是蒙特婁人,在那裡完成大學學業),總帶有一些不一樣的另類觀點,沒有完全按照美國的帝國史觀來進行。

 

《爆發年代》並非只是一場以多媒體為勝的獨腳戲,在演出過程中,瑞克.米勒會交替運用最簡單的燈光,創造類似皮影或影子戲的效果,這種低科技的表演,往往需要觀眾想像力的參與,反而讓觀眾更能投入到演出當中。看似娛樂效果十足的《爆發年代》,讓觀眾得以想像,或許未來我們也需要這樣一齣能讓不同世代參與的獨腳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