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的寶可夢卡片又出了!同學們都用高級自動筆!正版卡通的鉛筆盒!有同學已經有最新款的手機了!
人家都說小學就像一個小型社會,除了比成績之外,也常常會比自己擁有的東西,像是文具、玩具,或是手機等。但是這種「比較」心理,可能會讓孩子常常吵著要買新東西,或是覺得很自卑比不上別人,或是被霸凌等,都不是健康的心理狀態,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羅惠群就說,他認為,當發現孩子會開始跟別人比較的時候,不要直接滿足孩子對物質的慾望,要讓孩子對自己有「真正的自信」才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為什麼孩子會想要比較?
在小學中低年級的年紀,通常是正在發展「自我價值」、「自我意識」的年紀,孩子開始有「我」跟「別人」的分別心,也會有好勝心,不想輸給別人,想要展現自己的優越。而這時候最容易拿來比較的,就是自己擁有的這些文具、玩具跟奢侈品了。
即使老師禁止學生帶玩具或奢侈品到校,一方面孩子可能還是會偷偷帶,二方面彼此去同學家玩的時候也可能會看到,再來文具的部分也沒辦法完全禁止。擁有這些東西的孩子可能會擺出一副「高傲」的樣子,讓其他孩子覺得被比下去,也有可能只是「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其他孩子可能就會很自卑。長久下來,小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股比較的風氣,甚至讓孩子們認為,物質享受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價值。
物質只是外在的價值
羅惠群說,當孩子把個人價值建立在物質上,就會失去「自我認同感」,把文具的好壞、手機的新舊當成是「自己」的價值,而忽略自己的優點、自己的能力,學習的動機也會變成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物質」。這樣發展下去,當他們在長大之後,發現自己物質無法贏過其他人,挫折感就會特別大,很容易就會放棄或是對自己生氣,或是為了得到物質而不擇手段。
「但我們相信家長們一定都希望,孩子認為品格比物質重要,那就要從這個方向去引導。」羅惠群說。
讓孩子用高尚品格替代物質比較的心理
而要如何讓孩子知道,品格遠比物質來得重要呢?羅惠群建議可以用以下的步驟來進行:
一、讓孩子從「內」找到自己的獨特地方
家長在平常能讓孩子找到從內散發出來的「自信」,那孩子就不太需要用「外在的事物」來證明自己的好。
跟孩子一起探索:
- 我們身上有什麼特質、個性
- 有什麼特殊的能力
- 有什麼別人沒有的樣貌
-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羅惠群說,家長其實可以透過這個機會,來了解自己孩子的獨特能力,發展出孩子自己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幫助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天賦。同時,也可以藉機跟孩子說,自己身上的優點遠比外在的物質來得重要,「即使是熱心助人、善良、體貼,也是孩子這個人的價值,不一定是要功課很好、體育很好這種,才是一個人的價值。」
當然,家長們會希望孩子要有上進心、要有競爭意識,但羅惠群說,「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辦法用自己真實的樣貌去競爭,而不是不擇手段。
二、減少用物質來獎勵或是懲罰孩子
羅惠群說,當孩子跟別人比較之後,要求想買某某東西,很多家長會說「我們沒錢」來搪塞孩子,但這時候,孩子反而會學到「外在事物代表自己的價值」,而「我們家沒錢所以我真的沒有價值」,這一樣是不健康的。
所以當孩子開始有跟別人比較的狀況出現,爸媽應該先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避免說「我們家沒錢」,或是「你如果考試考得好/表現得好就買給你」,孩子反而會陷入追求物質的陷阱中。
三、讓孩子有機會把話說完
不過羅惠群說,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比較心理,可能只是單純跟爸媽分享看到的新事物,有的時候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怎麼說,也能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狀況。
情境:
孩子:班上某某有寶可夢的卡片,羨慕,我也想要~
- 爸媽不用急著否定孩子「不要玩物喪志」,或是說自己不會買給孩子、孩子不應該隨便羨慕別人等,順著孩子的話問下去,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比較能知道事情的全貌。
爸媽:為什麼想要/為什麼喜歡?特別的點是什麼?
回答一:只是看到卡片漂亮,所以想要,但其實沒有也不會怎麼樣。
- 單純分享,爸媽可以輕鬆接著聊卡片如何漂亮、遊戲的好玩點在哪。
回答二:我真的想要卡片,因為我很喜歡寶可夢。
- 爸媽要教導孩子,每個人的慾望不一定都可以獲得滿足,如果真的很想要,可以試著想想看有什麼方案可以獲得?零用錢去買,或是跟同學借來玩等。
回答三:那個某某一直拿出來炫耀很煩!就想要也買一副去跟他比。
- 爸媽可以反問,除了想跟他比較,你還有什麼想法?其他同學的反應是什麼?透過這個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價值判斷,如果孩子是因為被比下去而不高興,就回到價值建立的這個部分,如果孩子還有被霸凌的狀況,就要跟老師討論如何處理。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