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樹科大電影賞析《幸福綠皮書》

中央社/ 2019.11.22 13:38

樹科大電影賞析《幸福綠皮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122 13:37:12)最幸福的樹德科大學生,除了課業學習之外,每年圖書館都會規劃辦理讀書會與電影欣賞講座,本週邀請通識教育學院曾議漢老師主持「2019電影欣賞講座《幸福綠皮書》」,帶領參與者賞析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幸福綠皮書》,讓參與同學讀懂或領略電影內更深的含義。貼心的圖書館為鼓勵同學多吸收課外知識與培養人文素養,電影欣賞講座結束後,提供10張電影票抽獎,獲獎者樂不可支。

主辦單位表示,電影的感染力是多方面的營造,可能是場面氣勢、可能是演員魅力,但本次播放的《幸》劇則是來自故事本身。《幸》劇的故事是友誼、愛與包容;「綠皮書原本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咨詢文件,起源於英美政府;因為報告書的封面是綠色,所以被稱為綠皮書;綠皮書被視為政府對國民徵詢意見的一種手段」。

電影中,綠皮書就是一本黑人旅行指南,標注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限白人使用。1962年的美國充滿著種族歧視,即使對榮獲三個博士學位、熟悉八種語言的天才鋼琴家而言,膚色仍決定一切。《幸》劇設定音樂家雪利與司機保鑣東尼二位主角,二人在雪利巡演過程的旅行中,經歷的種族歧視、社會環境氛圍、自身的頻繁衝突,以及雪利集黑人、音樂家、上流社會人士、同志的多重身份。

來自中國福建廈門,高中就讀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在大陸高考時,是一名編導專業藝術考生的徐亦凡說,如果以雪利為切入點來理解影片內容,可以看到圍繞其身旁的兩個對抗,也正是電影所闡釋的兩個互相交織的故事。其一是雪利在南向旅程中所遭遇的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和他的反抗努力;其二是一位孤單的黑人鋼琴家,如何重建自己的身份認同,重新為自己找到共同體的歸屬。

徐亦凡進一步說明,《幸》劇是敏感的話題,卻有著明快的節奏、歡愉的音樂、明亮的色調,是一部反差的電影;話題是沉重的,但是顯然導演並不想用沉悶的表達方式;因為性格和背景截然不同,又遇到許多麻煩和恥辱,讓二人的旅途不是很愉快;但因為克服過程,促進彼此之間理解,學到更多危機處理方式,某一程度而言,卻又快樂無比,這種快樂正是來自於彼此的衝突和不斷地融合理解。

徐亦凡最欣賞《幸》劇高明之處,是將嚴肅的黑人平權話題,運用相對輕鬆的公路片完成,隨著汽車一步步南下,矛盾衝突不斷升級,竟然摩擦出不少爆笑的場景,硬是把嚴肅的種族主義玩成高級喜劇片;另一個高明手段則是「黑人、白人」身份地位的巧妙轉化,以往總是白人高高在上,黑人遭受剝削壓榨,然後上演苦大仇深的黑人屌絲逆襲的戲碼。《幸》劇把兩個主角的身份和慣有的種族標籤貼反,一位「黑」白人、一位「白」黑人,吊足觀眾的好奇和想象,框入當時社會實境,才會出現了老闆住破爛小旅館,司機住高級酒店,有種既魔幻又荒誕的情節。同時影片內容有黑人與白人的種族衝突,又有精英與群眾的階級衝突,把歧視的範疇給放大了,整個格局就不一樣,沒有美化黑人,也沒有給所有白人扣上歧視的帽子,既沒有得罪白人,也沒有得罪黑人,從一個個體的微觀角度,展現了民權運動的雙重意涵, 足見編劇和導演的功力。

來自中國並在產設系進行交流的同學表示,影片中有許多隱喻,除去通常所強調的反抗不平等、反抗歧視,《幸》劇更進一步觸及黑人自己的身份認知問題;僅僅對制度性、社會性的不公及偏見作出反抗並不足夠,社會平等的真正實現需要建立新的身份觀念,需要跨出界限,達到相互的理解和寬容。

藝管系助理教授黃靜惠指出,學校圖書館每年辦理的電影賞析講座、或電影自由票選等活動,大受學生喜愛及好評,參與學生的回饋與心得,篇篇精彩,正如電影《幸》劇一段值得深思的話~「在一個個人空間如此被擠壓的時代,人們需要的不是製造更多的分裂,而是以共識和行動尋求能夠提供更充分自由的社會環境」。

訊息來源:樹德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64828.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