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陳婉真說故事》結束30年流浪 北斗媽祖回娘家

優傳媒/ 2019.11.06 07:00

王惠美親自抬轎送媽祖下山。(圖/翻攝自縣政府網站)

 

作者/陳婉真

只聽過人間坎坷事多,你一定沒想到,台灣人的重要信仰神祇媽祖婆,也會因為人間煩惱事的影響而流浪外地,甚至「被囚禁」了好幾年,人為的努力不夠,還勞煩媽祖婆託夢,終於自力救濟成功,風光回到家。

 

她也是在電視上曝光率最高的媽祖,因為三立電視台的「戲說台灣」電視節目裡,舉凡拍攝到廟宇、媽祖的,都是以她為背景,因此她又被稱為「片場媽」。

 

它就是原本在彰化北斗奠安宮的聖三媽(祖),因緣際會被遷移到台灣民俗村。

 

1989年,也在彰化縣花壇鄉、占地52公頃的遊樂園「台灣民俗村」正式動工,創辦人施金山對台灣古建築情有獨鍾,不但在民俗村入口興建了仿清代彰化縣城西門「慶豐門」的一段高大城牆及城門,並四處搜集古建築,拆除後將遺構帶回民俗村重建,總計全盛時期民俗村內計有麻豆林家四合院、柳營劉氏洋樓、嘉義廖氏診所、北斗奠安宮媽祖廟、北投火車站、鹿港施家古厝、台中武德殿、嘉義蔡家古厝、北投火車站及斗六一條龍等多處古建築,都是業主或所有權人打算拆除的,施金山逐一去搜集,從某個角度而言,施金山在台灣文化資產被棄之如敝履的年代裡,他為台灣保存了好幾件文化資產。

 

北斗奠安宮,是和鹿港天后宮及彰化南瑤宮,並列為彰化縣三大媽祖廟,也是南彰化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香火鼎盛。前兩者都被列為古蹟,只有奠安宮是新建的,完全看不出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三十多年前的奠安宮本來也被指定為古蹟,可能因為北斗位處彰化縣南端,讓北斗人感覺比較不受政府重視,亟思重建新廟。1974年台灣開始經濟起飛的年代,地方倡議在古廟後面興建後殿,歷時10年;等後殿興建完成後,前殿因屬古蹟,牆壁卻是「土角厝」,嚴重龜裂,廟方很擔心隨時可能倒塌,卻受限於建材難覓,很難原樣修復,地方分為保存與拆除兩派,1988年拆除派在地方政治人物的運作下獲勝,先辦理解除古蹟再予拆除。

 

剛好台灣民俗村遊樂中心在前一年成立,創辦人施金山當時也擔任奠安宮的管理委員,在施金山的努力及縣府的撮合下,除了土角厝的土角磚已經無法再利用之外,其餘如廟前的石階梯及木造樑柱等,全部移居台灣民俗村重建,古廟所在地的前殿,地方人士又費時14年,從1989年動土,到2003年新的奠安宮才全部完成。

 

台灣民俗村初期的營運情況非常好,參觀人潮經常擠爆花壇山腳路,奠安宮媽祖雖然流落他鄉,依然接受參觀人士的敬拜,媽祖靈驗依舊。可惜台灣民俗村因為九二一大地震,中部地區遊客銳減,及經營方針改變等因素而於2012年結束營業,產權已經兩度易手。

 

由於新業主的經營方針不同,和奠安宮相同命運的新北投火車站在北投地方人士的奔走下,業主同意捐贈給台北市,雖然過程爭議不斷,北投火車站已經重建完成。

 

受到新北投車站回捐的激勵,北斗地方人士也積極向新業主爭取,同樣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於2013年6月20日正式以公文函覆,同意無償贈與奠安宮管理委員會。

 

然而,由於奠安宮的前殿已改建,祖廟回北斗後無法原地重建,只能選在北斗牛墟舊址的奠安宮停車場,作為祖廟的新家。但因該地屬都市計畫內農業用地,必須先辦妥地目變更才能建廟,而地目變更程序繁複,又因祖廟在台灣民俗村原被列為暫定古蹟,不久改列歷史建築,因此,在彰化縣政府的層級,就涉及建設處、農業處、民政處、文化局等四個局處,再加上在地的北斗鎮公所,這麼多不同單位,以奠安宮管理委員來自各行各業,各有自己的事業,和政府機關打交道本已不易,只要有一個單位不配合,推動起來更是加倍困難。

 

2014年初,協助送新北投火車站回家的知名社運人士何宗勳,在民俗村現場看到奠安宮古廟,突然感覺讓古廟孤單在山裡,媽祖好寂寞,一時心血來潮跑進去廟裡抽支籖,問媽祖要不要回家?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

 

何宗勳很熱心的邀請新北投車站回娘家的伙伴,於2015年1月23日,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北斗,和奠安宮主委陳在及管理委員們交換意見,相約大家互相合作,把媽祖回娘家的事,不只當作一件地方大事,也把它當作地方人士共同參與的工作,賦予它更深刻的文化意義。

 

直到那個時候,大家還是對於祖廟回娘家抱持樂觀的想法。等到真正開始跑公文時,卻發現各單位互踢皮球,或是表面上說要協助,實際上卻讓申辦者原地繞圈圈,始終看不到有真正的進度。

 

讓奠安宮人員感受深刻的是,最初接觸到的建設處承辦人員剛好是北斗人,深知祖廟遷回的意義,處處給予協助,辦起來就很順利,接下來就一直看不到進度了。

 

側面了解,媽祖回娘家最大的阻礙,竟是因為前任北斗鎮長和奠安宮主委,在地方上分屬不同派系,導致地目變更之議在公所這一關就卡關。

 

想不到人力有所未逮之際,媽祖開始自力救濟,多次託夢給在民俗村負責管理照顧媽祖廟的一位洪姓經理,終於在洪經理的力促,加上新業主剛好是奠安宮主委陳在兒子的好朋友,終於促成了11月2日的奠安宮恭迎民俗村天上聖母回鑾的盛大慶典,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在一大早5:15的起駕儀式中親臨抬轎,奠安宮則請示神明後,由聖二媽前往民俗村接駕流浪在外30年的聖三媽回北斗,過程溫馨感人。

 

巧合的是,管理委員會的文化公關執行長陳國展鎮民代表,是推動媽祖返家的關鍵人物之一,曾代表奠安宮向文化局說明祖廟遷回的必要性,他正是1988年執行拆除舊廟的主委陳亮居的兒子。

 

「時代不同,家父那個年代還沒有文資保存的觀念及相關法規,到了我們這一代,知道奠安宮是北斗的重要信仰中心,祖廟深具文資價值,作為北斗人,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把它保存下來,隨著媽祖回鑾之後,希望在未來的一年多能著手辦理祖廟的拆遷及重建等工作,讓北斗的媽祖文化代代流傳。」陳國展說。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進入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熱門關鍵字:

談古論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