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破除迷思,翻轉失智!每年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國民健康署攜手台灣失智症協會,今(28)明二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失智友善心連心,憶起邁向心希望」活動,透過與輕度失智者互動,宣導民眾打破對失智症的迷思,翻轉對失智者的刻板印象。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失智不是老人專利,任何人都可能罹患失智症;無論年輕型的失智者或老年失智者,都需要社會大眾的包容、接納和關懷。
衛福部2017年底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2018年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計畫,已完成10處友善社區、招募7.7萬名友善天使及4600多家友善組織,期待109年22縣市至少都能建置1處失智友善社區,並逐步擴展到每一個鄉鎮市區。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台灣社會對失智症仍存有不少迷思,即使是醫事人員也可能對失智症的概念停留在「重度失智狀態」,過去稱為「癡呆」,認為失智就是呆呆的、遲鈍的,或是誤以為老年人才會失智,「看到行動俐落的人、說話流利的人、表情靈活的人,就認為一定不可能失智」。
賴德仁說,隨著醫療進步,失智症已可在極輕度就發現並診斷治療,加上非藥物治療及活躍參與社區活動,可幫助輕度失智者維持最佳功能並延緩退化,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都有最大效益。台灣失智症協會期望轉翻民眾對失智症的重度刻板印象,認識輕度失智者的活躍樣貌,呼籲民眾鼓勵並歡迎失智者參與社區活動,打造失智友善台灣。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明,台北市率先推出縣市版失智症行動計畫後,以失智者及家屬為主角召開座談會,傾聽心聲並修正失智症行動計畫,是全國第一個落實失智者人權保障的縣市。
北市府設立「失智網絡小組」,對內建立跨局處網絡平台,對外透過社區、醫院及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失智篩檢及確診服務,發展以個案為中心的多元照護模式,營造台北市失智友善環境。
今天的華山非常熱鬧,一大早就有許多家屬帶著長輩來到場內,推著輪椅四處逛逛,外籍看護也在一旁照料,不少小朋友在主辦單位精心佈置的美麗看板前遊玩拍照。
有一些輕度失智者擔任工作人員、首次設計體驗區供民眾體驗失智者的困難、首次全由失智者主理的主日崇拜、失智者創作大展、失智者開班授課,有國畫、書法、紙花、麻將和木工、與失智者創作互動區、寄失智者創作的明信片給明年此時的自己。
展場的角落是由失智者擔任服務員的Young咖啡限定店、可以看到失智者專心沖泡咖啡的神情,此外還有友善居家環境展、記憶健檢、預防走失布標、指紋捺印、專業諮詢、名人分享經驗、年輕型失智系列講座、失智友善系列講座、戲劇表演,豐富的程度彷彿一場歡樂嘉年華,足以翻轉民眾對失智者的迷思。
失智友善推廣大使謝祖武今天帥氣來到現場,舞台上妙語如珠的他其實是資深失智症家屬,面對自己母親失智同時演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後,他對失智症有更多體認與感觸。
謝祖武說,一方面,失智症對家庭的衝擊很大,失智者常有問題行為,導致家庭衝突,需要政府更多服務與實質幫助,更需要民眾的友善與接納;另一方面,他笑稱中國信託、新光人壽都是他的「乾爹乾媽」,因為有了企業的愛心捐款,社福單位才得有資源服務病人和家屬,他呼籲政府和企業都要年年持續、年年加碼,讓失智友善的經費挹注不中斷。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