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專訪/燈塔囝仔 高雄艦長呂家富

優傳媒/ 2019.07.18 11:12

高雄艦艦長呂家富。(圖/記者孫愛欣拍攝)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高雄艦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全長1200公里,正所謂「靠海吃海」,我漁民作業水域遍及世界三大洋,近五年漁業平均產值高達400億,守護這龐大產業與漁民、漁場權益的靠山就是海巡署。根據目前編制,海巡署總共分為8個分署,所轄大小艦艇有178艘,本刊這次所採訪的3千噸級「高雄艦」是署內目前噸位最大的艦艇,首任艦長由「燈塔囝仔」呂家富擔任,率領著船上50位官兵,日夜巡戈海疆。

 

燈塔囝仔 呂家富

 

呂家富說,他小時候在基隆長大,父親在燈塔裡面工作,因此他從小就在燈塔上看著船隻進進出出,可以看到船隻在海平面消失,也可以看到船隻從海平面出現,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開啟了他對船隻的好奇心,並在民國71年海軍預官退伍後,正式投入航海工作。

 

呂家富表示,他曾在商船上工作5年,接著在海關擔任緝私艦駕駛員,並隨著民國89年海巡署正式成立,一同移撥過來,隔年升上艦長。他說,憑著從小對船隻的好奇心,不只是船隻的操作,也包括船隻的配備、設計,他都有所涉獵。

 

高雄艦「開艦元勳」

 

看重呂家富豐富的船舶知識,在高雄艦建造之初,國家就派他擔任監造人,參與設計與施工,直到下水、成軍、出任務,他都親力親為,這世上很少有艦長跟他一樣「自己的船艦自己造」,且從103年4月18日擔任高雄艦第一任艦長至今,已經超過5年。

 

呂家富以駕駛台兩側的「艦長椅」為例,他說原本造船廠把這兩張椅子設計在駕駛台中央,沒有考慮到動線問題,經過他要求,才改到兩側。他並強調,他的設計未來會繼續沿用下去,甚至現在正在打造的4千噸級巡防艦也已經採用。

 

對於這艘「愛艦」,呂家富指出,高雄艦滿載排水量3,719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海巡船艦。他說雖然大陸、日本有更大的海巡船隻,但高雄艦速度達24海浬(約合時速45公里),更能搶到先機、取得佔位優勢。

呂家富具備豐富的船舶實務經驗。(圖/記者孫愛欣拍攝)

 

千里奔援 對峙日艦23天

 

呂家富指出,在具備速度優勢下,不管是驅離任務、救難任務,還是護漁任務,只要是最緊急、最急迫的,都是高雄艦奔赴馳援。

 

他回憶,2016年4月,日本藉口西太平洋沖之鳥礁是「島嶼」,主張週邊200海浬是其經濟海域,扣留我附近作業漁船,情勢相當危急。國家因此指派噸位大、航速快的高雄艦奔援,他奉命從東沙出發,展開這段超過9百海浬(約1700公里)的遠航任務。

 

呂家富表示,他當時下令以24節全速前進,只花了大概3天就趕到,隨即跟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展開對峙,靠著高雄艦裝配的兩個大型冰庫,儲存有一個月份的食糧,才得以跟日艦在海上對峙23天,直到兩國政府經過外交斡旋、情勢緩和為止。

 

任海巡艦長救起25條人命

 

據海巡署統計,呂家富自擔任艦長以來,救起台灣及各國人員共25名。

 

其中在「廣大興28號」菲律賓海警持槍射殺我漁民事件期間,他以德報怨搭救菲律賓海難漁民,造成國際輿論上「菲國殺人、台灣救人」的強烈對比,最終促使菲國政府讓步道歉,最為人津津樂道。

 

他說:「救人不分國籍,只要能救到在海上載浮載沉的生命,都是上天的福報。」

高雄艦。(圖/記者孫愛欣拍攝)

 

矢志在高雄艦退休

 

呂家富指出,高雄艦當年由他負責監造,也由他出任第一任艦長至今,就如同他的親生子女,也是他在海上的家。儘管海巡署目前正在興建更大型的船艦,但他並不打算離開高雄艦。

 

他透露,自己48年次今年正好滿60歲,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在高雄艦退休,再過兩年他服公職就要屆滿35年,或許就是交棒給年輕人的時候。

熱門關鍵字:

焦點內容 政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