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客語不只能在家學 在校學客語也能見成效

客家電視台/ 2019.02.21 00:00

【陳沿佐 徐榮駿 蘇韋宣 王琬儒 台北.桃園】

在家學母語是最好又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但30到39歲年齡層,客語使用僅占32.9%,讓在家學母語無法有效發揮,在校學客語,也就成了另一種方式,從小學的母語教學,到大專院校的客語學院,接觸語學習母語的環境變多了,更有專人教導,部分原本不太會說客語的客家人,經過在校學習後,也把客語重新找回來。

上課鐘響,學生們進教室排排坐,準備上課。

「超能藍藍卡,交換。」

這禮拜是開學的第一週,為了讓大家輕鬆一下,基礎客語這堂課,老師帶來客語桌遊,讓同學們動動腦筋。

「我要走三步,土城、鶯歌、樹林。」

一群人分組廝殺,笑鬧聲不斷,他們大多都是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一年級的新生,才學了半年客語,就有一定程度,學生們學得興致盎然,但有些人的家長卻不是這麼想。

學生 江卓安:「應該就是說我一開始,就是立志說要考客家系的時候,家裡就是不管是爸爸媽媽,或者是家裡的爺爺奶奶,然後幾乎都會反對,就是說念這個系有什麼出路。」

學生 吳憂愛:「就是爸爸反對聲浪算比較大,他說你閩南人,你來考這個客家系,你到底要來幹嘛?那就是我大概花了2、3個月,去跟他詳細還跟他提出,我的一些讀書報告之類的,然後就是確定說我未來的路,讓他覺得很放心,他才小小答應。」

一班30個學生裡頭,學生們來自四面八方,各個族群都有,覺得小孩學客家做什麼,未來有什麼用,成為家長們最大的擔憂。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系主任 陳秀琪:「有些他會覺得,因為他對客家不了解,難免會覺得我小孩讀這個,以後畢業工作要做什麼,難免會有這樣的遲疑,所以他,有一個他本來要他小孩,是反過來,小孩子進來讀以後,對客家系很喜歡,可是家長要他轉學。」

家長們的心態,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客語使用的傳承困境。根據客委會調查,民眾能夠「說」客語的能力逐年遞減,這個情況在年輕世代更加明顯,在民國99年的調查中,30歲到39歲的年輕族群,能夠說客語的比例還有47.5%,到了102年降到42.4%,而105年只剩下32.9%,短短不到十年銳減將近15%,也不難看出客語亟待搶救。

客委會文教處處長 孫于卿:「到今年我們的調查,客家的家庭裡面,會跟爸爸媽媽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差不多也是將近4成,不過會跟小孩子,講客家話的爸爸媽媽,只有差不多1成6不到2成,所以說要在家裡面傳承母語,這個工作就很困難,所以學校它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年輕人不太會講,客語在家庭裡的使用機會,也逐漸失衡,想要繼續傳承,學校教育也擔負起重要角色。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系主任 陳秀琪:「學校它的角色,慢慢會比家庭來得更重要,舉一個例子國際的例子來講,廣東我們的粵語,其實粵語在廣東在大陸,在廣東省它是一個強勢語言,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當時學校的教學,就是用廣東話做教學語言,它就英文跟廣東話,所以它用廣東話當教學語言,看它可以推廣得這麼好,我覺得現在客家話推廣,可以用這個當作努力的目標,多搶一個教學空間,我覺得學校,傳承客家話的功能會更強。」

但光靠每個禮拜,1、2個小時的母語課程,其實還不夠,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12年國教課綱,也將於108年上路實施,各校可依照學校發展特色,在校訂課程規畫本土語言課程,強化客語傳承力道。

客委會文教處處長 孫于卿:「除了部定課程這個課程以外,客委會現在在學校裡面,也推廣有其它的計畫,包括說希望在學校裡面,營造一個生活化說客家話的環境,師生之間還是同學之間,你可以下課的時候,或是平常就可以講客家話,不一定要在課堂裡面學客家話,有使用對學生來講,語言才是會有用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語言的滅絕,也是一種文化的消亡,現在也有年輕人開始警覺,別等到客語消失了,才來想著該怎麼救。

學生 吳憂愛:「在家裡一定會受到所謂就業,和身邊環境的影響,台灣這20、30年,(客家話)就是這樣慢慢消失,這是肯定的,那你現在還不去重視它,那是不是要等到它消失之後,再把它放進博物館嗎?這樣真的很可惜。」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