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臺灣電影史傳說中於60年前拍攝的第一部臺語片(1956年),後來被配音成客語片,何基明執導的「薛平貴與王寶釧」,9月26日首次在金門公演第1集亮相,由資深電影界導師、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井迎瑞,在金門文化園區展示解說這部,由第一代臺語電影大師何基明的臺語老片修護成果,見證臺灣電影史的文化變遷和數位修護典藏的重要性。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致詞表示,影像數位典藏是目前博物館積極推動項目,希望藉由井迎瑞老師在南藝大推動的音像和影像數位維護典藏經驗,協助金門博物館建立影像記錄典藏中心,為金門蒐集和保留更多珍貴音像和影像記憶,記錄金門的文化和社會發展軌跡。 井迎瑞長年投注心力為臺灣影像保存修復的無私貢獻,於2014年榮獲「臺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目前為電影蒐集家博物館館長。金門文化園區表示,曾經擔任國家電影圖書館館長的井迎瑞,也爽快答應聽眾詢問的,願意協助金門找回一些有關金門記憶的影像記錄,提供金門文化園區博物館典藏。 這場博物館名人講座,由金門大學教授劉名峰主持,邀請資深電影界導師井迎瑞主講,以《消失與重生-談老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修護》為題,讓金門的聽眾,現場看到60年前資深臺語片大師何基明,其失傳多年的這部老電影被發現修復的第1集成果,也讓現場觀眾體驗到這部電影,從看到臺灣發展電影初期,第一代臺灣電影人,藉由傳統戲劇的劇場形式,過渡為電影音像和影像元素的努力,非常難能可貴!井迎瑞引導觀眾觀賞老電影的欣賞重點,和影像數位修護典藏價值,讓消失的部分影像有機會,可以藉由現代科技重生。 對於觀眾提問,有關金門的音像和影像記錄保存。井迎瑞表示,就是基於為社會發展歷史留下影像記錄「公共財」概念,曾經出手說服他的學生金門導演董振良,將30年來關於金門的各類影像記錄,送交電影圖書館保存;他認為對於在地影像工作的支持典藏,本來是金門各文化部門應該多關注事情,畢竟一個長達30年的持續影像記錄者,為金門留下不可再有的歷史記憶,這已經不能算是個人記憶,而是社會集體記憶,應該先典藏下來,留給以後的人去研究。 這場演講,讓現場觀眾透過這部老電影修護前後的對照,充分體認到文物數位影像修護的重要,重點在「修舊如舊」,保留歷史價值感,而非任意破壞後做成新的;從「薛平貴與王寶釧」的老電影修護,看到第一代臺灣電影人對電影藝術的堅持和嘗試努力,不僅提供臺灣電影人才培養的市場,也帶動後來接續發展蓬勃的國語片市場,對於臺灣電影藝術和電影史發展也是深具意義。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井教授此次的演講,不單單是為了說明電影文化資產的保存與修復,也配合金門文化園區影像資產中心的推動,有系統地從靜態圖文到動態影像,說明其中的維護與管理,從而更完整地實現「金門影音生活館」建置。其中的關鍵是,透過影音資料的收集及數位化,發展文化園區與民間的產學合作。更重要的,是「找回金門記憶,看見金門價值」,讓金門文化園區成為金門人的記憶資料庫。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博物館近期推動閩南圖文館、閩南學堂、閩南研究中心、由文字、影像、結合音樂、再到電影文化館等建構完整工作,納入文化園區博物館典藏規劃,希望為建構金門音像和影像典藏中心努力。 井迎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博士、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電影碩士;曾任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所長、臺灣電影資料館館長、洛杉磯亞洲電視台節目部經理、洛杉磯世華電視台節目部經理,其主要研究領域有紀錄片、電影行政與行銷;拍攝的紀錄片作品包括《現代人》獲1971年度金穗獎最佳8mm紀錄片獎;《布袋戲老師付王炎》獲1972年度金穗獎優等16mm記錄片獎,並獲邀參加1985年夏威夷國際影展紐約亞美影展。(照片由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